2015年4月24日,中俄北极论坛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召开,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和讨论。来自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国际事务和对外经贸部、俄罗斯总统国家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乌拉尔国立矿业大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经济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南北极专家委员会、俄罗斯南北极科学研究院、俄罗斯国立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莫斯科国立大学、阿尔汉格尔斯克《北极与北方》编辑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会、圣彼得堡工艺与造型艺术大学工业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参会。另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也派出学者和专家与会。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郭培清教授做了题为“China-Russia Arct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IIB, CIPS”的报告,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南北极专家委员会经济部副主任、俄罗斯国际关系理事会专家、俄生产力研究委员之北方与北极经济中心主任Aleksandr Pilyasov以“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Arctic”为题对当前俄属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进行了分析。


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研究员郭培清教授作报告


       本年度会议主题为“北极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是在欧美对俄制裁不断深化、俄罗斯在经济和外交上日益受到西方孤立、俄社会北极开发愿望日益强烈的大背景之下举办的。本次会议最大特点是来自亚马尔等北极地区联邦主体的积极参与,会议带有明显俄罗斯“北极招商会”色彩。与会代表围绕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现状(主要指中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产业类型、竞争力提高方式、连接北极地区与“南方”铁路交通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讨论。与会俄方学者认识到北极开发不但关系到俄罗斯的发展,也同世界其他地区密切关联。随着北极国际化进程的加深,对国际合作的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北极开发,才能解决保护北极环境、改善北极地区原住民生活、提高教育水平乃至远程医疗等问题。相比于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北极地方政府对吸引外来资本、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学者的合作研究,探讨迄今俄罗斯北极开发合作屡屡搁浅的原因,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实质性发展。


与会专家合影


       中俄北极论坛于2012年由中国海洋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双边交流平台,而且是中国-俄罗斯学术界北极交流的唯一平台。本次会议由俄罗斯国际关系委员会资助,显示了论坛在俄罗斯国内政界和学术界日益增长的声望和地位。


作者:郭培清   责任编辑:北极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