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9月13日电,塔斯社记者纳塔利娅•米哈尔钦卡。北极严肃的科学研究问题和这一领域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将成为北极高校首届代表大会与会者的关注焦点,本次大会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行。大会在本周二开幕,有来自俄罗斯、北欧、美国和加拿大,以及日本、中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180所高校的500余名学者参会。

       在与塔斯社记者交谈时,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研副校长谢尔盖•阿普罗诺夫指出,“北极的地质研究计划进行海底钻探。但在北极没有一艘船能进行此项工作。要想完成这些工作能合理地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就更好了”。

       阿普罗诺夫认为,北极的某些工作没有俄罗斯破冰船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求为进行大洋底部的钻探建造专门的船只。“这是一项非常昂贵的项目。它只能在国际合作的原则上得以实现。已有类似的合作经验,这就是大型的强子对撞机和国际空间站”,学者认为。

       阿普罗诺夫讲,在苏联时期曾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处理和建造这种船只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得以实施。及时和有远景地回归到北极地质研究方面的这些和其他问题将成为本次论坛关键讨论的问题之一,专家认为。

       在谈到研究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可能的费用时,谢尔盖•阿普罗诺夫指出,花费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在萨哈林大陆架的一个勘探钻孔就花费了50亿卢布,而在北极的条件下开展这些工作将要比这花费贵出数倍”,他指出。

       大洋底部的钻探从一开始就是国际项目,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学者都积极参加此项工作,副校长讲。苏联К-129型柴油潜艇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失事,这一悲惨事件为进行大洋底部钻探提供了可能。美国对该潜艇进行了打捞,为此专门建造了“Гломар Эксплорер”号深海潜艇。

"Гломар Эксплорер"号 和 "Гломар Челленджер"号深海潜艇成为了深海钻探的首批船只。依次地对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研究。从1985年起国际科学家小组就在"Джоидес Резолюшн"号钻探船上工作。“研究船实际上没有脱离海洋,只是小组换了多个”,副校长指出。

       1987年建造的“和平”号深水艇,其潜水深度达6000米,成为研究大洋底部另一途径。2007年乘坐这些潜艇首次在北极到达了北冰洋洋底。

       在其他提供的讨论议题中还有就是跨界性,所有北极研究为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北极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那里地球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物理学、化学、冰川学、气象学和其他学科都紧密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本次论坛还将对北极网络大学框架内近20年的大学合作进行总结。论坛将持续到9月16日结束。


编译:梅春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