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极圈论坛大会将于10月7日至9日间在冰岛召开,大会将探讨北极发展问题。中国将借参与本次论坛的契机,强化自身对北极的认识。

        自2013年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高层论坛,成为观察员国以来,派代表参与专门会议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参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召开的会议。

       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参与北极地区的发展,这将促进相关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巩固在这些领域的能力对中国而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些领域包括造船业现代化、地震工作升级、北极恶劣环境中的钻探作业。在现代海洋运输、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十分重要。

尖端的技术

       考虑到北极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脆弱,经不起人为干涉,与欧洲主要的北极国家,特别是芬兰、丹麦和冰岛保持沟通,使中国接触到“绿色”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

       例如,中国向丹麦能源署咨询意见后,意识到了自身在风能产业领域的问题;与芬兰保持沟通,促使其向芬兰凯米的一家生物燃料厂投资10亿欧元,同时,中国还利用机会,与当地合伙企业联合启动一个项目,从芬兰先进的生物燃料政策中汲取技术知识。

       在“绿色”经济产业领域,中国利用在国际上的合作经验,为利用危害较低的能源资源来取代煤炭能源、实现政府目标提供可行方案。

      在生态解决方案项目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中国-冰岛地热能利用项目。2006年,该试点项目在陕西咸阳启动,采用由冰岛引进的专业技术,实现了给100万平米的居住空间供暖供电。本年度,该项目地热能利用的总居住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

       俄罗斯对促进北部疆域的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同时表示愿吸引中国的投资和相关技术,促进北极发展、维持海上廊道、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运输潜能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在积极关注中国就北极运输所作出的各项决定,以期能够带动各自国家北部省份的发展。芬兰、瑞典和挪威计划至2030年联合完成一项运输体系建设,届时,该体系将利用北极连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的运输潜能,确保三国北极领土的经济繁荣。至2030年,该体系或将提升北极60%的航运量。

       冰岛政府也在为筹建大规模物流中心发展项目进行积极游说,这些项目旨在建设能够建成由亚洲前往美洲的北极货物运输关键点。

       即将召开的北极圈论坛大会将调整针对西方国家、俄罗斯和中国的北极政策。许多政界人士、商界代表和学术界专家都在等待中国发出讯号,表明在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北极融入世界经济的情形下,中国对如何利用北极带来的契机的理解。

作者简介:

Artur Gushchin是挪威的一名北极问题研究员,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取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曾担任北欧亚洲研究所(丹麦)访问研究员。近期,Gushchin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北极问题提供专业帮助。目前,他在复旦发展研究所(FDDI)做访问学者,关注的方向是北极基础设施发展。本文由《上海日报》精简后刊载。


编译:黄瑞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