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讯(记者 赵 宁)当地时间8月19日上午8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所属的“拉夫任捷耶夫院士”号远洋调查船缓缓驶离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口,拉开了中俄首次北极联合科考的序幕。在今后的一个多月内,科考队将经白令海、北太平洋到达俄罗斯所属的楚科奇海区和东西伯利亚海海区开展作业。

       此举是中俄两国首次开展的北极联合科考,也是在国务院批准的“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支持下,我国科学家首次进入俄罗斯所属的北冰洋专属经济区进行考察,标志着中俄在北极海洋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俄双方共有31名科学家参加本次联合科考,其中11名中方科考队员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二所、三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方首席科学家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俄方首席科学家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副所长Astakhov博士担任。

      在为期30天左右的时间里,科考队将重点对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内容包括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光学和大气化学等多个学科,旨在了解海区环境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据悉,经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中俄双方前期为该航次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中俄首次联手,为我国开展北极国际合作,深入认识北极地区海洋、大气、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应对北极环境快速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合调查,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与环北极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拓展考察区域和研究领域,增进了解对极地—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和驱动过程,提升我国对北极海区环境和气候的研究能力。同时,在提高气候预测预报、防灾减灾以及航道通航的环境保障水平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