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5日在北京闭幕。29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论坛,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该论坛被中国政府视为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具体举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的“一带一路”外交政策,具有前所未有的地理和财政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显示出对资源丰富的北极的浓厚兴趣。四月份,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首先访问了芬兰并在从美国回国的途中在阿拉斯加做了短暂的停留。在更早一些的3月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北极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因此,问题在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由单一国家发起的最大的海外投资,是否可以帮助中国实现其北极政策目标。

       中国北极政策的三大支柱是:尊重、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出发点是相互尊重:中国承认北极国家的主权和主权权利,而北极国家也应该尊重中国在北极的符合国际法的合法权利,比如航行自由权。

       合作共赢是中国北极政策的关键支柱。“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潜在地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表示,超过60个国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大部分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国。俄罗斯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尤其是涉及俄罗斯的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目前提供了连接“一带一路”和北极之间的主要纽带。

       2014年12月29日由中国设立的丝绸之路基金,持有俄罗斯北极地区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9.9%的份额。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拥有20%的股份,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拥有50.1%的份额,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占有20%的份额。如果进展顺利,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可能作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其他地区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

       北欧国家也表达了与中国在北极地区进行合作的兴趣。例如,习近平访问期间,芬兰和中国同意两国将加强在北极地区海洋产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挪威和中国双边关系正常化后,预计这两国的北极合作将显著增长。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包括北欧国家,但丹麦、挪威、芬兰、瑞典和冰岛都是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的成员(加拿大、其他北极国家是可能加入的成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融资机构。通过加入亚投行,大多数北极国家都能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

       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确实面临挑战,尤其是在环境脆弱的北极。保护北极环境是北极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对中国参与北极合作感兴趣,芬兰在中芬联合声明表示:“鉴于北极环境的脆弱性,双方一致认为,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应充分考虑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北极理事会最近的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费尔班克斯宣言》,重申了对北极环境的关切。

       作为“一带一路”法律框架建设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国环保部在2017年4月26日发布了不具约束力的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指导性意见。它指出,中国政府将负责规范中国在外国的投资,重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作为致力于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北极政策目标之一。中国意识到平衡北极地区的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如何才能达到平衡还有待观望。可持续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的成功是十分关键的。

       总之,尽管风险尚存,“一带一路”倡议给北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实现其北极政策目标提供了工具。同时,北极国家需要考虑同中国接触的最佳方式,以便他们能从巨大的投资中受益并避免可能的环境问题。

作者简介:刘能冶(Nengye Liu),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研究团队成员。


编译:宋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