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扩大了其雄心勃勃的“丝绸之路”贸易项目,将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北极航线纳入进来,凸显了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重要性。

       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海洋局周二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北极航线首次被纳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倡议下,这个“21世纪的项目”将使各方收益。“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贸易,将对经过陆上和海上路线连接亚洲与欧洲和非洲的港口、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投资至少9亿美元。

       一份名为《“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的新文件列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事项,是“一带一路”大规模发展规划的第二步。

      《设想》提出中国计划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将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将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

       该文件补充说:“另一条是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但文件没有提供路线的详细信息。

       该文件表示,中国愿意与这条北极海上丝绸之路的沿岸国家进行广泛和包容性的海事合作。

       根据此文件,中国希望与各方在北极地区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对北极地区航线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并探索该地区的潜在资源。

       该文件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航线的商业化利用,并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北极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经济和战略意义

       虽然中国不是北极沿海国家,但对该地区的勘探开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在2013年成功地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是该地区领先的国际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义桅教授告诉gbtimes网说,北极拥有巨大的经济、环境和战略意义,谁来定义该地区的规则对中国、欧洲、俄罗斯和美国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经过北极航道将使中国到欧洲的里程缩短三分之一。走传统的海上航线路程更远。” 王教授说,随着因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冰融化,东北航道可能成为连接上海和鹿特丹的一条可行的航线。

       他表示:“北极航道的运行也与新的科学考察和新兴经济有关,如可燃冰、新能源、物种、生态、水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这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一些新内涵。中国应该对此有发言权。”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一项经常被引用的研究报告,北极地区大约拥有世界未被发现的石油资源的13%,以及未被发现的天然气资源的三分之一。

北极大型竞赛?

       近几个月来,中国加强了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力求确保和加强其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力。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晤前对芬兰进行了国事访问,然后在回国途中经停阿拉斯加州。仅仅几天之后,习主席在北京接待了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去年12月,两国解决了因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而造成的长达6年的外交争端。

        习近平同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会晤后表示,两国将抓住芬兰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机会。今年五月份,芬兰从美国手中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席位,两年后该席位将被移交给冰岛。

       尽管中国只能遵循北极理事会八个成员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在北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讨论和决定,但其观察员地位确实给北极理事会的工作组产生了影响。

       北极保护和发展的平衡是该地区的一个关键问题,与战略考量有关。

       王教授表示,欧洲正在积极邀请中国加入,以平衡俄罗斯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欧洲也希望中国遵循欧洲的标准,这实际上可能会推动中国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王教授说:“欧洲已经推出了绿色交通的新概念,因此其肯定会在北极航道的开通上设置一个高标准,以限制中国。”

     “因此,中国需要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以参与到新标准的制定之中。当然,美国和加拿大也将参与这场竞赛。”

       虽然北极地区的竞赛如何演绎还有待观察,但中国现在已经通过向该地区扩大“一带一路”行动来增加赌注。


gbtimes编译:李晓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