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机构批准了极地航行的环境规则,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它们把这作为一个减少南北极交通不利影响的的良好的开端。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设立的负责海洋安全和防治海洋污染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15日,IMO通过了极地规则(Polar Code)的第二部分,其内容包括海岸附近禁止倾倒垃圾、禁止排放油污以及要求储油舱必须和外层船体分离等。

       然而,此次修订并没有对于重质燃料油进行规定。但是环保团体一直呼吁禁止重质燃料油,他们警告说,这会对气候、海洋环境与人类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 最令人担忧的潜在问题是重质燃料油的泄露,这也是北极理事会已经确定的对该地区存在最大威胁的海洋资源,与其它类型油料相比,它更难清洁和不易蒸发。同时,科学家们还担心重质燃料油产生的烟尘也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会使得冰雪变暗,进而吸收更多的热量,加速其融化。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还会污染当地的空气质量,成为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的潜在健康威胁。

        Kevin Harun,(太平洋环境保护组织北极项目主任)对IMO通过的规则表示祝贺,但他也呼吁该组织立即开始订立下一阶段的规则以应对极地规则的不足。除了重质燃料油,他指出,缺乏溢油应急机制和规定的非强制性也是这一规则两大主要缺陷。

        2010年,重质燃料油在南极地区已被禁止,环保组织希望IMO将这一措施延伸到北极地区。

       随着极地海冰融化,南北极水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航运条件和商业活动,极地航运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必要。据伦敦Lloyd’s保险公司预计,未来十年内的北极投资将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将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同时,也形成了另一条到亚洲的大洋航线,在某些情况下,一次航行距离最多可缩短40%。然而,这个新航线并非没有潜在的环境或人力成本。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该地区基本上没有基础设施能够提供环境支持或进行搜索和救援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表示,随着未来几十年的北极新航线的开辟,尤为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极地规则。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极地计划管理者Rod Downie表示,IMO成员国应当“以极地规则的最初设想为荣,将环保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意味着“必须采取额外的措施来减少外来海洋物种的威胁,制定更为严格的溢油应急机制,禁止使用和限制重质燃料油运输船舶,减少废气和黑碳排放,以及解决水下噪声问题等。”

       北冰洋沿岸国家已经制定许多措施用于保护自己的领海,但是,即使许多航运公司出于自愿或迫于保险公司的压力,已经达到类似的法规要求,北冰洋公海却仍没有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规则加以管理和保护。

       在这次极地规则环保部分出台之前,IMO于去年12月通过了极地规则有关安全方面的规定,包括船舶的设备、培训和船体强度等。虽然这些规则也存在不足,但这是必要的,也是环保组织和保险公司的努力的第一步成果,例如伦敦Lloyd’s公司,已于去年宣布将实施自己的补充规则。

       极地规则规定的这些措施将于2017年生效,完整的极地规则将适用于2016年以后的新船建造。IMO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许多在极地规则中没有明确提及的事情的处理,或将通过其他措施得以解决。


       阅读原文


编译: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