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北极政策能保护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吗?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近年来已成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但中国政府从未发布明确的北极政策,其外交前线缺乏指引,致使其他国家怀疑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的意图。
1月26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十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政策刚发布便受到极地科学家、参与北极治理的国家及长久以来呼吁中国表明立场的各利益组织的欢迎。
重要利益攸关方
在白皮书中,中国政府将自己定义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并表明虽然中国为北极域外国家,但在地缘上中国应是“近北极国家”。
中国自称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并提出了“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尊重指的是各国应遵循国际法,尊重北极国家在北极享有的权利,同时,北极国家也应尊重中国在北极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中不变的价值追求,而可持续指的是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的平衡兼顾。
根据中国政策目标和原则框架,对白皮书中第四部分的政策条款进行分类说明,表格如下:
政策目标/原则 | 尊 重 | 合作和共赢 | 可持续 |
认识北极 | 尊重中国在北极地区依法开展科考活动的权利
提高中国公民的北极意识
| 科研合作、数据共享 | 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极地技术装备 |
保护北极 | 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 | 促进应对北极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 减少北极海域陆源污染物
保护北极生态
应对气候变化 |
利用北极 | 遵循国家法
尊重北极土著人的利益 | 联合投资合作开发北极油气和矿产资源 利益共享
合作开展对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 保护北极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倡导负责任的北极旅游 |
治理北极 | 尊重现行的北极国际治理体系
| 冰上丝绸之路、政府间北极区域性机制和双边、多边、多层次的平等对话 | 全球层面上积极参与北极相关的环境治理工作 |
保护北极环境
白皮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集中强调了:
中国探讨推进北极问题的全球性方案而非区域性方案。
考虑到北极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白皮书中多次提到“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人类的共同命运”等观点。但政策实际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北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积极参与全球层面的北极治理。
“认识北极”是一切政策的基础,这表明中国将依靠科研来做出决策。
去年年底,五个北极国家连同五个北极域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同意暂停北冰洋公海区的捕鱼活动。该协定意在使各国合作开展对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研究,进而为渔业资源未来的商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国际渔业管理领域运用这样严谨科学的方法,的确前所未有。
中国意在提高公民的北极事务参与度。
其中包括建立北极科普教育基地,倡导北极“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和负责任旅游”。去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举办期间,10个中国旅游公司发起了负责任的中国极地旅游倡议,他们相信负责任的旅游有助于构建中国人民与两极之间的联系,鼓励中国公民保护两极、保护环境及提高中国极地治理的参与度。
对极地地区的担忧
尽管白皮书中涵盖了对极地环境的保护,但现在庆祝还为时尚早。极地开发、环境风险及尊重当地居民愿望等方面还尚有隐忧。
一些北极国家欢迎中国加入北极治理“俱乐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迫切地想要开发北极但又缺乏配套的资源。中国的加入将为其带来在油气勘探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急需的投资。白皮书中没有掩饰中国开发北极经济的意图,经济开发似乎在所难免。
虽然中国强调提高北极开发标准,但北极存在独特的风险,所以仍需格外谨慎。
2017年11月,俄罗斯国有油轮被困于北方航道的海冰之中,动用“亚马尔半岛”号核动力破冰船才得以解救。如果海冰破坏了油轮船体造成漏油,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北极航运开放和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类似的风险将与日俱增。
北极冻土层中的甲烷对气候来说也是定时炸弹。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中蕴含500亿吨水合形式的甲烷。随着海床升温,50年内这些甲烷会逐渐或者突然释放。
大气中甲烷的增加将会加速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进一步促进北极变暖,加速海冰消融,减少太阳能反射,进而加速格林兰冰盖的融化,远离北极的冰川也将消融。这种恶性循环是不可逆的。但目前为止,关于如何减轻对北极影响的讨论少之又少。
最后,虽然白皮书以“尊重北极居民和土著人的传统、文化和利益”为目标,但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困难重重。
2011年《环北极因纽特人聚居区资源开发原则宣言》声明(The 2011 Circumpolar Inuit Declaration o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Inuit Nunaat )表示,在制定资源开发决策时,因纽特人有知会权和优先话语权,资源开发前也需先征得因纽特人的同意,也就是说资源开发项目需要与因纽特人详细商谈,且所有项目都有可能面临“破坏当地传统”的指责。
以往也有环境保护与当地传统产生冲突的案例:
2009年,欧盟迫于各动物保护组织的压力,表示禁止海豹皮交易。加拿大的因纽特组织担心此项规定会破坏其狩猎海豹的传统,对欧盟提起诉讼。2011年,欧洲普通法院和欧洲联盟法院驳回了这项由17个因纽特组织(其中包括加拿大最大的因纽特组织ITK)提起的诉讼。这个案例体现了维护当地人的权利与环境保护诉求间存在冲突。
总之,中国的北极白皮书表明中国将采取开放和积极的方式参与到北极治理中去。这可能会加快北极开发的进程,但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其对北极科研及治理的贡献有助于国际社会应对其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者简介:
陈冀俍—创绿研究院(Greenovation Hub)海洋治理项目研究员,创绿研究院是位于北京的非政府组织。
翻译: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