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的冰和充足的资源激起了中国和俄罗斯与美国在北极地区的竞争。

 

北极地区的温度不管从地理还是地缘政治的意义上来说都在上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海冰也在融化,该地区正在成为发展热点,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都在寻求对资源和运输路线的控制。

今年3月份,一艘运载液化天然气的大型轮船从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出发,亚马尔半岛从西伯利亚的西北部伸出,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该艘轮船正在经由白令海峡从亚马尔半岛通过北极水域运送第一批去往印度的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能源巨头诺瓦泰克公司正在亚马尔半岛生产液化天然气。诺瓦泰克公司的第一副主席列夫·费多塞耶夫(Lev Feodosyev)谈到这批货物时说道:“将第一批货物运送到日益发展壮大的印度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步骤”。

气候变化使之成为可能。

由于我们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北极海冰逐渐减少。2017年,冰覆盖率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根据北极理事会下属的一个工作组——北极监测和评估项目估计,最早到2030年夏季,北冰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冰了。

这一趋势正在开辟一条曾经被认为不可逆转的新的运输路线,该路线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缩短运输时间可以带来直接的利益。根据航运公司的调查,从亚马尔半岛到东亚的航行大约需要两周,这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航线所需时间的一半。

毕竟,北极圈不仅仅是一片荒芜之地: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项调查估计,北极圈可能拥有全球未发现天然气的30%。

俄罗斯没有浪费时间实施其北极资源战略。

去年12月,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访问亚马尔半岛,亚马尔在当地语言中是 “世界尽头”的意思。白天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天空仍然是黑暗的,但普京总统似乎在启动液化天然气生产仪式上精神状态很好。

他谈到了液化天然气工厂所在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萨比塔村的一个机场,他认为那是“一个奇妙的地方”。

俄罗斯在亚马尔半岛会有一些帮助。中国正在为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进行投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持有20%的股份,另有9.9%的资金来自北京丝绸之路基金。

煤炭占中国燃料消耗量的60%,但中国正在转向使用天然气来对抗慢性空气污染。中国预计很快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顶级液化天然气消费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将投资全球的天然气项目。

对于俄罗斯而言,亚马尔半岛项目仅仅是个开始。普京在31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到了一条重要的运输路线:“北方航道将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的关键,到2025年,其交通量将增加10倍,达到8000万吨。我们的任务是把它变成一个真正全球化并且具有竞争力的交通动脉”。

莫斯科还启动了第二个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名为北极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其天然气开发计划于2019年开始。莫斯科希望到2030年将该地区的年度液化天然气总产量提高到5000万吨。

去年11月,诺瓦泰克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北极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印度现在正在进口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而沙特阿拉伯也成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俄罗斯也在考虑与一个可能因北极运输崛起而受到伤害的国家合作:新加坡。

新加坡已经在海上贸易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并且如果大量的通航量被重新定向,它将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东南亚国家的航运和其他技术对俄罗斯来说很有吸引力,并且他们可能会有合作的机会。

俄罗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弗拉基米尔·蒂托夫326日在莫斯科与新加坡总理办公厅、人力资源部和外交部高级国务部长陈振泉(Sam Tan Chin Siong)举行了会谈。北极合作是他们讨论的主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北极大国正在为确立自己的立足点而努力。

今年1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几乎所有美国近海领土开放为石油和天然气钻探领域,其中包括以前在北极的保护区。特朗普与前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环境导向型能源政策明确割裂开来,并优先考虑资源开发。

内政部长赖安·津克(Ryan Zinke)谈到了这项新政策,该政策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希望在该地区赶上俄罗斯,他表示“我们希望发展我们国家的海上能源产业”。

国际上对北极资源感兴趣的浪潮引发了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两个军事超级大国再一次在北冰洋互相盯着对方,而中国作为第三大参与者的出现只会让局势复杂化。

普京总统在北极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成立了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他在3月份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中说道:“我们不会威胁任何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利用我们的优势,这些领土的优势将确保俄罗斯及其公民的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说,北极地区对俄罗斯极为重要”。

今年3月底,俄罗斯的一架反潜飞机首次通过北极飞往北美,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出现。由于美国和英国当时正在进行潜艇演习,因此这次飞行导致了紧张的局势。

中国也已经注意周围邻国的情况了。今年1月份,政府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北极政策》的白皮书,它将中国描述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从北京的角度来说,北极地区发生的事情会对其利益产生“直接影响”。

该文件称:“北极海上路线的利用以及北极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可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拥有自己的军事能力。例如,中国可以将装备弹道导弹的核潜艇部署到北极水域。

去年,中国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北方的国家:俄罗斯、芬兰、挪威和丹麦的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会议。这些讨论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在宣布北极政策时,抛开了对北京目标的担忧,说道:“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参与北极发展感到担忧,担心我们可能有其他意图,或者我们可能掠夺资源或损害环境。我认为这些担忧绝对没有必要。”

对中国经济和军事扩张心存警惕的国家并不太相信这样的保证。

世川和平基金会研究员本田裕介(Yusuke Honda)说道:“中国尚未公布其投资北极的最终目标,信息的缺乏容易使周边国家产生疑虑和恐惧”。

今年3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警告一位参议员关于北京的“冰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称中国“明确将北极视为一个目标”。尽管没有接近北极的领土,但是哈里斯认为中国“正在投资该目标区域”。

一些国家受到中国金钱的诱惑,但担心可能附带的条件。截至今年3月,一个中国财团是处理格陵兰岛机场扩建项目的最终候选人之一,格陵兰岛是丹麦王国的一个自治区域。

这并不奇怪:格陵兰自治政府的领导人凯尔森(Kim Kielsen)在2017年访华时表达了对获得中国投资的高度期望,凯尔森在会见中国进出口银行高级官员时表示:“我们应该在为这些未来投资寻求资金的背景下对中国进行访问”。

但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的丹麦对中国参与机场项目感到担忧,这使得未来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努力确保和平探索南极地区,但在北极还没有类似的条约。北极理事会是一个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丹麦等八个国家在内的论坛,他们正在引导这场争论。自2013年起,中国、日本和韩国一直以“观察员国”的身份参与其中。

现在出现了一些前景光明的迹象。2017年,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在内的十个缔约方同意至少未来16年内禁止在北冰洋中央区域进行商业捕鱼。

冰岛前总统奥拉维尔·拉格纳·格里姆松OlafurRagnarGrimsson),现任北极圈论坛大会(北极版的达沃斯论坛)主席,他在2月份时表示,北极的一些军事设施已经关闭。他建议,这应该是为更多的国际合作铺平道路。

但人们仍然担心,竞争对手在北极互相碰撞。能让他们在北极地区和平相处,特别是在安全方面,并不容易。

(注:外媒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翻译:李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