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eae7be3f745c1db5772a7113b7ba54b_xuelong.97113c.jpg

在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制定了重塑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的宏伟战略。中国国家领导人就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终极目标提出了一套完整连贯的理念,并阐述了10年内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努力。

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中国政府已经动用了中国的政治、外交、知识、经济和财政资源,以应对中国面临的最紧迫的内外经济和战略挑战。

在北极地区,中国通过(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实施战略的动力非常有效。今年一月,中国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所描述的“卫星39年记录的北极海冰面积第二低”的时期不谋而合。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一项提议,即与现有的BRI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以“促进北极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基于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上的党派之争。气候变化被认为是一个需要适应的客观事实。

白皮书开篇说,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北极地区的冰雪融化。由于北极地区的航道将会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航路,随着冰雪融化开发北极航路成为目标。

海冰消融的速度比预计快很多。具备在北极航行的造船技术也在同时发展。在201712月,一艘韩国建造的Arc7冰级LNG船通过了北方航道。这是一艘运输船首次在不借助破冰船帮助下独立航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艘Arc7 LNG船是喀拉海亚马尔LNG项目建造的15艘新级别船只中的一艘。这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LNG项目之一”。该项目一半归俄罗斯所有,20%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有,10%由丝绸之路基金赞助。

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为中国在北极赢得巨大的战略利益和液化天然气及其他资源。

在地理位置上,俄罗斯在北极拥有巨大的优势。如果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同意俄罗斯在罗门索诺夫海岭(Lomonosov Ridge)的主张,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就会扩大120万平方公里。人们相信北极地区拥有世界未开发的油气储量的三分之一,还拥有大量且未被量化的矿产资源。

俄罗斯海域内的北方航道(Northeast Passage)是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短路线。它穿过西伯利亚北部的海岸连接中国与欧洲,与苏伊士运河这条航线相比,节省至少12天的航行时间。

与显而易见的商业优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重要性在于中国和日本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其80%的原油。美国海军在冲突中进行封锁,造成“马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使得建立穿过北极的替代航道更具吸引力。

俄罗斯认识到北方航线的重要性并在2016年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中国已经有一艘可在北极作业的破冰船,并且正在建造下一艘,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美国在北极全年作业能力有限,因为美国只有一艘重型和一艘中型破冰船可供调遣。两艘船都超出了它们的使用寿命。美国新建破冰船最短要在2025年左右服役。专业评估显示,如果对建造在冰上行驶船只的造船能力进行巨大投资,美国只需要6艘破冰船。

在发布北极白皮书以前,中国的北极野心就显而易见了。中国虽然不是北极国家,但运用外交、贸易、投资和研究手段实现其北极目标,同时努力避免因被排外而引起的资源紧缺。

因此,新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参与北极治理”。中国通过对北极理事会的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加强与欧洲北极国家的关系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还与日本和韩国建立了合作协调机制,这些非北极国家与中国在北极共同享有商业和战略利益。长期战略目标的结合,客观事实的既定观点,一党统治以及经济活动的实质政府导向,都是长期内在北极成为重要地缘政治力量的有效手段。

北极在这一微缩层面展示了中国全面实施宏大战略的能力。无论美国对中国当代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政策有多么不满和批评,或是西方评论员对一党制有多反感,美国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在一项相称的长期战略中发挥政治和经济优势。


作者简介:

Mike Scrafton是前国防高级行政长官,前国家法定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前澳大利亚国防部参谋长和部长顾问。


翻译:刘信典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