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月份发布的白皮书中,将自身定义为“近北极国家”,法律对此尚未完全认可。

 

中国官方发布北极政策,宣其对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抱有雄心,意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此举引起各方关注。

一月份发布的白皮书中,中国将自身定义为“近北极国家”,法律对此尚未完全认可。白皮书中阐明北极地区的各项活动如科研和资源钻探等与中国“息息相关”,并表示会积极参与预测气候变化带来的对全世界的影响

美国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东亚项目副主任、中国项目主任孙云Yun Sun上个月史汀生中心于华盛顿举行有关“中国的北极活动”相关讨论表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基于两个合法立场:1920年的斯瓦尔巴条约Svalbard Treaty)(该条约认可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主权)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谈到斯瓦尔巴条约时,孙云表示“该条约遵循非歧视性原则,规定所有签约国的公民、商业机构或公司在进、出斯瓦尔巴群岛和在该群岛作业时均享有同等权利。”

中国将自身视为北极利益攸关方和投资者。近年来,中国通过签署经济协定、建立科学合作和发展外交关系,不遗余力地加强与北极各国的双边关系。中国政府也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视为“北极宪法”,以此来有力地保障其多项重要权利。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研究助理教授罗伯特·奥特通(Robert Orttung认为中国设法提高其作为世界大国地位,但必须出台对气候变化和科学发展等相关问题明确政策。

白皮书指出,北极是共同财富和财产,该地区的开发不能只考虑拥有北极海岸线国家的利益。

孙云解释道,国际法虽未完全接受中国“近北极”国家的定义,但其被认为会比北极域外国家”享有更多的权利。

1995-2015年,中国先后派遣了八支科考队到达北极,并于2014年在挪威建立北极科考站。俄罗斯是中国在北极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关键。

同时,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将与所有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努力开发海上航线,促进贸易,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开发。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亚历山大·涩谷宁(Alexander Sergunin说道,中俄两国合作是基于勘探和开发的共同愿望,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和航运领域。他说,尽管在法律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俄罗斯欢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美国也同样支持其他国家进入公海,中国在阿拉斯加的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奥特通对此表示,“中国投资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帮助阿拉斯加。其在北极地区的存在对美国来说,不是威胁

 

    翻译:于玮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