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俄罗斯破冰船前往北极旅行的游客中,超过80%是中国人——这表明,政府鼓励的“爱国主义旅游”可能正在抵达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除了旅游业,中国在北极和南极洲的战略利益反映了传统的重大战略目标:能源和资源(鱼类、矿物和石油)

通过包含南极洲、公海和太空的“域外空间(extraterritorial space)”的视角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南北极地区。在这些空间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崛起的大国可以扩大增长,获取利益。在该空间,通过“灰色区域”运动,利用国家权力的杠杆作用,同时保持在不断升级的阈值之下,重塑权力平衡。中国成功地利用了两极这片灰色地带,这是一个明确的警告:美国有可能在2050年的关键边界上努力争取两极。

尽管中国试图在南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获得影响力并对抗美国的主导地位的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人们对中国极地战略的关注较少。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的安妮-玛丽•布雷迪(Anne-Marie Brady)表示,中国寻求成为一个“极地大国”,利用极地区域,重塑全球力量平衡。到2050年,美国的战略家们可能会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北极无冰(在夏季)和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大国的争夺地,而中国则是这两个地区的主导力量。这样的结果将标志着以美俄的权利均衡为标准的历史性的两极地位的平衡发生逆转。

中国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等多个领域推行极地战略。2013年,中国获得了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的观察员地位,这是北极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论坛。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终于发布了一份北极白皮书。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计划正式扩大,其中“冰上丝绸之路”将北极包括在内。

在战术层面上,中国正在扩大自己的存在,并向环境恶劣的极地地区扩张——中国最近启动了对一艘核动力破冰船的竞标,这将是中国在发展极地能力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尽管该船被描述为提升中国极地研究能力,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为中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奠定了基础。中国已经在运营雪龙号破冰船,该破冰船在2017年完成了备受关注的北极圈环航。另一艘柴油破冰船“雪龙2号”正在中国造船厂建造中。

中国极地战略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房地产:中国的商业利益吸引了人们对北极房地产的关注。投资兴趣的目标包括在格陵兰有一个封存的海军基地,在冰岛北部有一个很大的海岸地带,在斯瓦尔巴特群岛有一块罕见的土地,以及挪威北部的一块土地。

自由贸易协定、对矿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其他关系都在激增,模糊了政治和经济领域之间的界限,并增加了新的重商主义的前景。特别是,中国在格陵兰和冰岛寻求影响力,可能会影响北约和俄罗斯的力量平衡与GIUK缺口(Greenland, IcelandUnited Kindom首字母缩写,指位于北大西洋海域上一处与海军作战有重大关系的海域)。

中国也在加强其在南极的地位。尽管南极条约系统(ATS)禁止在该陆地开展军事活动和资源开发,但越来越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国家利益的代理。中国正迅速将其南极研究基地建设到五个研究站,据称这一过程中使用了未报告的人民解放军海军(计划)支持。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改变极地地缘政治的基础。当ATS1959年签署时,只有十几个国家在声明和未声明的(和重叠的)主张上苦苦挣扎,而在条约期间冻结主张的外交解决方案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到2059年,即ATS100周年纪念日,南极地区将发生重大变化。关于保护南极洲的系统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承受21世纪政治的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同样,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北冰洋和周围的边缘地带。

历史上,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以确保获得并管理域外空间: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有助于维护世界海洋的法治。随着中国的存在和极地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的能力正在减弱:美国南极科考站正忙于大量的维护工作,而美国对北极和南极的访问也处于历史低点。为了有效地对抗中国的域外战略,并强调美国致力于在太空、公海和冰冻的极地地区实行法治,美国应该考虑一个灰色地带竞争的格言:“带头领导,不要撤退。”

作者简介:丽贝卡·平卡斯博士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助理教授。

 

    翻译:刘信典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