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学位:博士(南京大学),2006-2008年在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项目研究

职务:现为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专业)

留学经历:2014年获中加学者交换项目,在加拿大女王大学留学一年;2006年在加拿大UBC大学留学4个月

电子信箱:panmin417@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北极原住民、北极、南极政策、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中华民国史

通讯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政编码:200092

主持的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国际政治中的南极:大国南极政策研究,2009年,已结项;

2.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资助项目子课题:“加拿大北极原住民地区资源开发政策与实践研究”,2014年1月,在研;

3.国家海洋局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极原住民与北极治理”,2013年1月,已结项;

4.国家海洋局与中国极地中心:“北极原住民补充研究”,2012年10月,已结项;

5.同济大学卓越青年计划项目:“北极原住民研究”,2011年1月,已结项;

6.国家海洋局:“南极政治研究”, 2010年7月,已结项;

7.国家海洋局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极原住民自治研究”,2009年,已结项;

8.同济大学文科基金:沦陷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2004年,已结项。

主要参与的课题:

1.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资助项目子课题:“北极环境变化下的中国安全环境评估”,已结项,主要负责“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2.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参与北极地区开发的理论与方略研究”,2014,在研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北极环境变化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2010年,已结项;

4.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10年,已结项;

5.科技部软科学:“大国南极政策比较与对策分析”,2006年,已结项。

著作(译著):

1.《北极原住民研究》, 32.5万字,时事出版社2012年12月版,独著;

2.《国际政治中的南极:大国南极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3.《江苏日伪基层政权研究》,27.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独著;

4.《宋美龄、严卓云与中华妇女》,(台)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2月版,合著,本人撰写10万字;

5.《解放还是侵略——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合著,本人撰写5万字;

6.《江苏抗日战争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10月版,合著, 本人撰写5万字;

7.《日伪关系研究》,南京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合著,本人撰写4万字;

8.《秩序的沦陷:沦陷初期的江南五镇》,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译著,22万字(独译);

近年主要论文:

1.“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to Fisheries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Policy, Science, and China”, Marine Policy(SSCI),2011年11月

2.《北冰洋公海渔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国际学术动态》,2015年第5期;

3.《机遇与风险: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9期,独著;

4.《论因纽特民族与北极治理》,《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独著;

5.《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有利因素、存在障碍及应对策略》,《中国软科学》,2013年6期,独著;

6.《环境变化对北极原住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第一作者;

7.《论南极矿物资源制度面临的挑战》,《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6期,独著;

8.《“南极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1期,独著;

9.《论近年来加拿大的北极政策》,《国际观察》,2011年4期,第一作者;

10.《北极原住民自治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6期,第一作者;

11.《论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非传统安全的影响》,《极地研究》,2010年4期;第一作者;

12.《论北极原住民的人口结构与社会问题》,《世界地理研究》, 2009年3期, 2009年9月;第一作者

13.《机遇与挑战:气候变暖趋势下的北极》, 《科学》, 2009年4期;第二作者

14.《透过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文件和议案看南极事务》, 合著, 《中国软科学》, 2009年10月,第四作者;

15.《南极政治“单极化”趋势:以美国南极政策为中心的考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年10期;第二作者;

16.《中国南极软科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展望》 ,《极地研究》, 2005年3期;第二作者;

17.《信任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浙江社会科学》, 2007年2期,独著;

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惩治汉奸研究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3期,独著;

19.《环境社会学主要理论综论》,《学习与实践》, 2007年9期, 第一作者;

20.《国民政府惩治汉奸法令论述》,《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5期,第二作者;

21.《论近代中国对“汉奸”的惩治》,《民国研究》,2011年秋季号,独著;

22.《江苏日伪政权赋税征收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2期;独著;

23.《论当代转型期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郧阳师专学报》,2006年5期,独著;

24.《江苏日伪县知事县长群体分析》, 《史学月刊》, 2006年7期,独著;

25.《论沦陷时期江苏日伪政权的保甲制度》,《民国研究》, 2005年1期, 独著;

26.《试析沦陷初期江苏地区各阶层心态》,《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4期,独著;

27.《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右翼运动浅析》,《大江周刊学术论坛》,2005年5期, 第一作者;

28.《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右翼运动浅析》,《大江周刊学术论坛》,2005年8期,第二作者,

29.《略论日军在苏浙皖地区的军粮征购》,《民国档案》,2004年3期, 独著;

30.《论日伪在江苏地区基层社会的政治统治》,《江海学刊》,2004年1期, 第一作者;

31.《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三种妇女运动观述评》,《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1期,独著;

32.《日伪时期江苏各地维持会研究》收录于《中华民国史新论》(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3年10月,独著;

33.《日伪时期江苏各地维持会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3期,独著;

3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发展与演变》,《文史杂志》,2002年1期,独著;

35.《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述评》,《宗教》,2002年2期,独著;

36.《评近代中国女权主义运动观》;《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4期,独著;

37.《近代中国三种妇女运动观之比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4期,(2002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独著;

38.《试析战后日本右翼运动复兴的内在因素》;《东北亚研究》,2001年3期,独著;

39.《简论国民党政权的二元性》,《史学月刊》1999年增刊,独著;

40.《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权性质再探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1期,独著;

时评:

1.《在北极事务中,中国更适合走“曲线路径”》,《东方早报》,2013年5月21号;独著

2.《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应多管齐下》,《经济参考报》,2013年6月18日,独著

3.《我与北极原住民的亲密接触》(1),《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7月29日,独著;

4.《我与北极原住民的亲密接触》(2),《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8月5日,独著;

5.《北极有那么多中国人吗?》,2014年8月15日,独著;

6.《因纽特人是如何被加拿大政府“再安置”到北极的》,《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8月24日,独著;

7.《我“奋不顾身”和因纽特人一起吃生肉》,《澎湃新闻·学人行走》, 2014年8月29日,独著;

8.《因纽特人分享的不是照片,而是生活必需品》,《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9月2日,独著;

9.《因纽特青少年的自杀率为何居高不下》,《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9月11日,独著;

10.《逐渐淡出北极因纽特人生活的指路石标和狗》,《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9月14日,独著;

11.《“气候政治”对因纽特人的影响超过气候变化本身》,《澎湃新闻·学人行走》,2014年9月22日,独著。

12.东方卫视采访《环球交叉点》2015年5月30日。

13.中央一台《客从何处来》,2015年11月9日,谈撒贝宁的家史

科研获奖:

1.《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有利因素、存在障碍及应对策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3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4年10月;

2.《论南极矿物资源制度面临的挑战》,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1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12月;

3.《论近年来加拿大的北极政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1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2年12月。

4.《论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0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12月;

5.《北极原住民自治研究:以加拿大因纽特人为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0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