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发布的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7》中提到,中国已经成为在全球北极治理中的“规则制定者”,呼吁国家“保持冷静”,并且回应了被大肆渲染的“中国威胁论”。

周四1122,总部设在北京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布一份北极蓝皮书中提到,中国在促进全球北极治理中的角色不能被忽视。

蓝皮书说,在涉及的北极治理的问题上,中国已经从“规则追随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中国引领了治理哲学,而且在北极的全球治理的日程成型主动进行。从地理上来说,中国是一个“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的自然状况和变化对于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和海洋的经济利益。中国也了解北极国家的疑虑,蓝皮书说,强调保持地区安全、促进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一贯基本准则。

蓝皮书中说,中国坚持尊重北极国家主权的原则,不会伤害他们的基本权利,保证北极理事会的决策权力。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家。

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周四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威胁论”也许意味着中国企业参与北极发展的门槛被不公平的提高。

张侠强调,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是通过与北极国家的贸易和合作进行的。

蓝皮书说,地区的安全与中国的能源、生态、军事和科技安全密切相关。

新华社1月报道,北极的陆地面积覆盖了大约800万平方公里,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拥有其主权。

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说,北冰洋的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根据国际法沿岸国家和其它国家共享北冰洋海上权利。

新增长点

蓝皮书指出,冰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新的增长点,中国对于地区事务的参与将提升欧亚经济的一体化。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穿过北极圈,连接三个主要经济中心——北美、东亚和西欧航线,如果该航线完全通航,将每年帮助中国减少最多127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

201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到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发展中去,并且鼓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商业航行。

蓝皮书说,冰上丝绸之路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探索能源的道路,有助于中国探索新的“能源基地”。北极地区拥有全世界13%未探明的石油和30%未探明的天然气,北极的潜在能源储备将会让北极地区成为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前锋。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在周四告诉《环球时报》,因为北极的恶劣自然环境,目前北极航道通行能力有限,而且还需要船只具有破冰设备。

根据蓝皮书,中国的北极探险起自20世纪90年代,到2018年已经有9次。


翻译:厉召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