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是唯一一个美国海军被竞争对手超越的作战区。俄罗斯水面战斗舰艇已经在极北地区展示了执行复杂联合作战的能力,而美国海军依旧坚持只有潜艇在白令海峡以北活动这一政策。”——北极安全项目首席运营官Andrew Holland说道。

从历史上看, 北冰洋并不是美国重要的军事作战区域。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弹道导弹潜艇藏在极地冰盖之下,反潜潜艇对它们进行了持续搜寻。双方均保留了早期预警网络,配备了适应北极寒冷、恶劣气候的北极部队进行防卫。双方在北极地区定期进行反潜作战演练和轰炸机巡逻。然而,在军事上,北极的重要性在于其地理位置,一旦发生核冲突,双方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携带核武器的洲际轰炸机均需经过北极才能实现最短飞行距离。

近年来,北极地区温度显著升高,使得极地冰盖的范围和厚度不断缩减。在大多数年份,俄罗斯北极部分海域的东北航道一年可以开放两到三个月;若配有合适的重型破冰船辅助,利用时间还可更长。与东北航道相比,加拿大的西北航道基础设施较少,航道较浅,容易被冰阻塞,但目前也看出了其商业运输的有限增长。

未来北极将会持续变暖,北冰洋及其外围区域逐渐成为俄罗斯与美国的军事竞赛场。此外,非北极国家中国自称“近北极国家”,并宣布自己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20181月,中国发布白皮书阐明了将“冰上丝绸之路”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开发倡议之中,书中提到:“北极的航道和资源开发利用可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方面已经在北极地区部署了由乌克兰建造的破冰船“雪龙”号,表面宣称是为了科研目的。中国国内建造的第一艘破冰船“雪龙2”号刚刚下水,此外,中国还宣布了建造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的计划,该破冰船将是中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

 

俄罗斯和北极地区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地区与其历史、战略和安全考量以及其作为超级大国的自我形象都息息相关。

俄罗斯是第一个系统探索北极地区的国家。有记录显示俄罗斯对其北部海岸的第一次探索可以追溯到11世纪。在接下来的8个世纪里,勇猛无畏的俄罗斯探险家们将探索范围扩大到整个西伯利亚和白令海峡,并在过程中对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宣示了主权。到19世纪初,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北极-太平洋帝国的核心区域,范围从巴伦支海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北部,甚至到达夏威夷。

事实证明,俄罗斯的跨太平洋野心犹如昙花一现。它很快放弃了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群岛的殖民点,并且最终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然而,俄罗斯的北极野心依然存在。

俄罗斯20%的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以北,大约为130万平方英里。加拿大在北极圈以北的陆地面积与之相当,约占其国土面积的40%。然而,虽然俄罗斯的北极地区不够发达,但比加拿大北极地区拥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此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大约有200万居民,而加拿大只有约10万。

对俄罗斯来说,其北极地区扮演着双重角色:它代表着俄罗斯安全方面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它对俄罗斯保持能源生产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进一步来说,其关系到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的北极海岸地处偏远,环境过于恶劣难以构成有效的安全威胁。考虑到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流向均为自北向南,建立北极永久海上航线的愿景可以将俄罗斯从陆上大国转变为海上大国,但此举需要俄罗斯冒险设立长距离的海上边界并进行防卫。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主权与其作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大国的身份紧密联系。北极变暖让俄罗斯便于开发丰富的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资源,这被许多俄罗斯人视为“第二次机会”,希望以此重获因苏联解体而失去的全球地位。此外,俄罗斯政府希望其北极碳氢化合物储备资源能够取代目前产量逐步下降的油气田,以此确保其主要能源出口国的地位。

 

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姿态

2008年以来,美国五角大楼将俄罗斯在北极的部署描述为一种“自信的军事姿态”,“以不断的军事演习”和“挑衅性的空中演习为特征”。俄罗斯拥有四支舰队:波罗的海、太平洋、黑海和北极(北方舰队)。北方舰队总部位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北莫尔斯克,地处巴伦支海的科拉湾,是俄罗斯四大海军舰队中最大的一支;占俄罗斯三分之二的海军兵力。

目前,据估计北方舰队拥有80艘军舰,但处于运行之中的数量尚不确定。其中包括35艘潜艇和各种水面舰艇,由基洛夫级(Kirov-class)战略巡洋舰彼得大帝号(Pyotr Velikiy)率领。过去十年间,北方舰队得到扩充,作战效率显著提高。然而,其实际规模依然比苏联小很多。在鼎盛时期,苏联的红旗北方舰队(Red Banner Northern Fleet)拥有200多艘潜艇和大约100艘水面舰艇。从2012年开始,北方舰队定期巡逻北方航道,巡逻距离长达2000英里。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拥有一支由40艘破冰船组成的舰队,比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破冰船总数还要多。俄罗斯破冰船舰队由6艘大型核动力破冰船、4艘北极级(Arktika class)和2艘泰梅尔级(Taymyr class)破冰船组成。其余的是较小的柴油动力破冰船。北极级破冰船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目前处于更新换代中,将被更为先进、吨位更大、威力更强的舰船所取代。2016年,莫斯科公布了最新的LC-60YA级核动力破冰船。这艘海中巨兽也被命名为“北极”号,其船长569英尺,船宽112英尺,造价约19亿美元。

这艘新破冰船能破除10英尺厚的冰。由于北冰洋的浮冰平均厚度在610英尺之间,理论上来说,“北极”号可以随时在北极的所有区域活动。

目前,俄罗斯正在建造另外5艘核动力破冰船,并宣布将再建6艘破冰船,不过考虑到莫斯科目前预算紧张,一些计划建造的舰船可能会被推迟。相比之下,芬兰有7艘破冰船,加拿大和瑞典各有6艘。

美国有3艘破冰船,只有“北极星”号(Polar Star)一艘是重型破冰船。另一艘重型破冰船“北极海”号(Polar Sea)在2010年引擎起火,无法运行作业。美国海岸警卫队负责管理美国破冰船舰队,计划再建造六艘破冰船,三艘重型破冰船和三艘中型破冰船,平均每艘造价约为10亿美元。然而,预计第一艘船要到2023年才能交付。破冰船项目的经费状况尚不明朗。

俄罗斯成立了新的北极司令部,该司令部由四个北极战斗旅组成。翻新并启用了14个苏联时代的机场和6个主要军事基地。然而,部署在该地区的大部分空军力量是苏联老式米格-25 (狐蝠式战斗机)和米格-31(捕狐犬)战斗机。空军基地受到S-400远程地对空导弹的保护。

间歇性用于北极空域巡逻飞行的战略轰炸机主要是图-95轰炸机(熊)和新型超音速图-160轰炸机(海盗旗),它们被部署在俄罗斯南部萨拉托夫附近的恩格斯空军基地。

此外,俄罗斯还对北方航道沿线的16个深水港口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从摩尔曼斯克到阿纳德尔湾共建立了10处搜救设施,由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边防巡逻部队驻守,配备了10Mi-8cKa-27直升机,以及数量不明的Il-76An-74s飞机。另外建立的10个边防哨所也由边防巡逻部队驻守。

 

美国的北极部署

美国在北极圈以北没有重要的军事基地。位于格陵兰岛的图勒空军基地,地处北极圈以北大约750英里,是美国最北方的军事基地。它为北美空防司令部和空军太空司令部提供导弹预警、空间监视和航天管制,并由第821航空基地大队驻防。虽然美国定期在北极上空进行反潜作战演习和轰炸机巡逻,但在该地区建立并保持长期的空中优势可能性不大。

五个北极国家中的四个——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是北约成员国。近年来,北约在北极开展了多次军事演习。最近的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是201810月在挪威和冰岛举行的“三叉戟接点”(Trident Junction 18)军事演习。

然而,美国缺乏一个覆盖北极地区的综合军事指挥部。目前,北极地区由欧洲司令部(EUCOM)、北方司令部(NORTHCOM)和太平洋司令部(PACOM)共同负责,三个司令部都不把重点放在北极地区,都将北极视为各自负责的大型军事战区的附属区。

除了缺少破冰船的协助外,北极地区缺乏后勤运输和支援设施让北冰洋的军事行动和海军作战变得愈加复杂。加拿大宣布计划在北极巴芬岛的Nanisivik地区建造海军设施,防卫西北航道的东部入口,该设施计划在2019年夏天投入使用。此外,加拿大在雷索卢申岛布有雷达设施,在努勒维特的阿勒特地区有信号情报拦截设施,该设施位于北纬82, 是地球上最北端的人类居住地。

此外,由于大多数导航和通信卫星都在赤道轨道上,因此通信和导航卫星的使用不稳定。目前,美国海军依靠潜艇在北极水域进行定期巡逻,但缺乏在北冰洋持续进行水上作业的能力。当然,公平地说,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水上作业这一目标还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

 

极地地缘政治:一项评估

未来水面舰艇需要在北冰洋更为广阔的海域部署,美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这一任务将需要设立并利用北极圈以北的海军基地,组建一支重型破冰船舰队,改善导航和通信卫星的使用,以及提高后备供应和物流运输能力。此外,还需要在北极地区更广泛地部署部队。北约理所应当承担北极地区的安全责任,因为所有非俄罗斯领土的北极区域均由北约现有成员国控制。

目前,俄罗斯在开展水上行动方面准备得更为充分,尽管其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基本保持防御性的军事姿态,而且其军事布署远远落后于苏联时期。此外,中国虽然不是北极国家,但已表示有意在北极事务中发挥作用,中国认为该地区是规模更广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开发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地政治进入了更具对抗性的新阶段。气候不是北极“升温”的唯一因素。

 

   翻译:于玮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