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中国保守的北极战略制定方法大获成功。短短几年内,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如今被广泛视为重要的北极参与者。
作为极地政策发展中的最大的北极域外国家以及具有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的最大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参与北极地区事务,尤其强调自身作为环北极地区科学、经济和政治发展合作伙伴的潜力。然而,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北极方针不再是以科学外交为中心——包括致力于深入了解北极极端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而是转向了更为多面的方式,对北极地区经济潜力(尤其是航运和资源开采领域)的热情愈加外露。
目前为止,俄罗斯是中国北极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对俄罗斯北极地区石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事业(包括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大力投资,其他国家也期待中国作为崛起的北极经济大国所带来的好处。芬兰政府长期关注中国支持的北极铁路和经北冰洋连接亚欧两洲的网路的可行性。冰岛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挪威也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达成类似协议。中国的采矿业务在格陵兰岛非常活跃,未来几年,中国能源公司有可能争夺当地的陆上油气勘探权。此外,中国航运业密切关注极地航线的通航,这是亚、欧和北美洲之间的捷径。因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在该地区为进一步发展而开放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经济存在。
短暂的北极历史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一直对阐明北极安全议程持谨慎态度。与美国和俄罗斯不同,中国没有北极领土;与这两个大国以及几个西欧国家相比,中国在北极的历史要短得多。其次,随着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印度太平洋地区、非洲和中亚——战略利益的扩大,与日本和韩国等具有成熟北极政策议程的亚洲政府相比,中国经历了相对来说更为严格的审查。因此,中国担心被各国(特别是“北极八国”)政府视为北极地区的破坏者或修正主义者。第三,中国通过将自己定义为北极发展的支持者,在北极外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希望避免任何玷污这种身份的行为。最后,中国为其北极政策增加“硬安全”因素的损益计算是不值得的,事实上,从任何角度推动北极军事化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然而,要说中国不断成熟的北极政策根本没有设想安全因素是夸大其词,因为有迹象表明北极虽然处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边缘,但仍然是更重要的优先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北冰洋将加入到中国贸易联系的扩张棋盘中,该棋盘包括“一带一路”倡议(BRI)。直到两年前,人们还认为情况并非如此,至少在短期内,中国将重点关注其它项目,特别是倡议中的非洲、印度洋和西欧线路。然而,2017年6月,北极在官方政府文件中被确定为对中国未来经济利益至关重要的“蓝色经济通道”。2018年1月,中国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第一份北极政策官方白皮书,进一步证实北极地区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阐述了中国在与北极国家的各种经济伙伴关系中日益增长的利益。
投资
考虑到中国监控和保护“一带一路”资产的利益——包括投资战略贸易路线港口以及于2017年在吉布提Doraleh开设首个海外军事物流基地——中国是否会寻求共同开发北极海上航道战略港口(尤其是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方航道)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初步讨论了中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俄罗斯和挪威希尔克内斯等港口的潜在投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明确的计划。2018年白皮书强调中国支持北极的和平开发以及在非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包括搜救和应急响应,同时也提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等国际法,中国等非北极国家确实拥有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的权利。因此,随着中国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经济安全可能会涉及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议题。
格陵兰岛的情况可能是中国北极经济外交战略内涵的又一个例子。除了投资格陵兰潜在矿区外——其中最著名的是Kvanefjeld矿区,澳大利亚和中国合资企业计划开采其稀土元素和铀矿——2018年一家中国建筑公司试图竞标岛上的机场扩建项目。此举使丹麦担心中国在格陵兰岛的经济实力增长,于是丹麦首相Lars Løkke Rasmussen领导的政府在去年9月份进行了干预措施,并与格陵兰岛达成了一项改造机场的单独协议。这一过火行为在格陵兰政府内部引发了对丹麦政府的不同意见,美国由于越来越担心中国在格陵兰岛的经济利益扩大,也支持丹麦这一举动。由于对北欧北极地区俄罗斯军事活动的担忧加剧,美国军方继续维护在Thule(一个重要性持续增加的地点)的空军基地。根据丹麦与格陵兰岛之间的2009年自治协议条款,经济事务由格陵兰政府接管,但中国对格陵兰岛投资的兴趣日益增长,促使丹麦使中国-格陵兰岛的经济网络扩大问题“安全化”。
核动力破冰船
中国政府最近公布的可能影响北极安全的另一项声明是于去年年初发表的:中国正努力建造核动力破冰船舰队,以补充其目前的两艘柴油动力破冰船,即“雪龙”号及最近自主建造的兄弟船“雪龙2”号。由于俄罗斯是目前唯一运行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因此中国破冰船的问世使人们最初推测存在技术转让协议。然而,中国于今年3月份澄清,只有中国公司可以参加船舶设计招标。尽管如此,有关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是否可以转移到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问题仍然存在。
美国的关注
近几个月来,中国不断增加的北极兴趣引起了美国的关注,也让美国看到自身北极政策的不完善。目前,美国只有两艘老龄化的功能性破冰船,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对北极事务表现出的兴趣不大,除了推翻之前北极油气开采禁令的尝试,而这一尝试注定失败。此外,特朗普政府对其否定气候变化的政策毫不掩饰,这一立场导致对北极环境事务缺乏兴趣。由于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这种“不干涉”的立场可能要(至少部分地)发生转变。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将起草一份关于北极战略的修订政策文件,中国将在文件中占据突出地位,特别是中俄关于北方航道发展的合作方面。今年2月份,美国国务卿Mike Pompeo在雷克雅未克称美国将重新关注北极地区,随后宣布将参加5月份召开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以解决对中国北极事态发展的担忧。
尽管美国越来越坚持在北极地区平衡好中国问题,但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发现很难在其北极邻国中找到更强硬策略的支持者。例如,许多北欧国家对中国支持亚欧之间的北极交通运输联系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冰岛总统Guðni Th. Jóhannesson本月在圣彼得堡“领土对话”北极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可以在区域走廊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去年12月份,加拿大在温哥华逮捕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导致陷入与中国的外交危机,但目前仍考虑是否有可能让中国更加密切地参与北极共同利益,这可能是借鉴挪威的做法。尽管在2010年诺贝尔奖事件之后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外交冰封,但挪威仍然经常让中国参与其北极事务。
保守战略
至今,中国保守的北极战略制定方法大获成功。短短几年内,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如今被广泛视为重要的北极参与者。目前,中国乐于凭借其科学兴趣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伙伴关系来支持其北极政策。然而,随着北极地区中国支持的发展项目不断增加,中国需要更好地展示其对远北地区的战略承诺。因此,人们将关注这种政策变化的方向以及北极国家(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政府的相应反应。
翻译:宗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