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i Vilen写道:全球变暖的影响正在塑造北极的地缘政治未来;欧盟必须全面参与。

今年是欧盟参与北极地区事务20周年。

欧盟于2016年发布的《北极政策新纲领》,在欧盟应对北极的三大重点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这三大重点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促进地区内外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此外,“研究、科学和创新[……]将在所有三个优先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加速,北极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区之一。

随着北极海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该地区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不断融化的海冰使北极丰富的自然、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资源越来越容易开采。

这为在北冰洋核心区及周边地区建设具有全球意义的物流中心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兴趣,特别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

美国现任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有独特的观点,并对中国在北极的雄心持怀疑态度。

美国在该地区的目标是安全与稳定,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国际合作。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似乎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缘政治竞争的因素,也有国际合作的因素。

莫斯科将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这里有丰富的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资源,而连接欧亚的北方航道(NSR)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潜在来源。

俄罗斯将北方航道视为受其管辖的内水。因此,它正在为这条航线上的外国航行设置一系列监管和行政障碍。

俄罗斯还在迅速升级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并重建其核动力破冰船队。

最后,克里姆林宫在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建设,目的是保卫北方航道及俄罗斯的资源,但这引起了邻国的担忧。

然而,莫斯科方面要想在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获得任何潜在收益,就需要该地区保持稳定、安全和投资友好的状态。

此外,获取和开采北极资源还需要外国技术和资本。

另外,维护现有的国际法符合俄罗斯自身的利益,这些国际法保护俄罗斯对其水域内碳氢化合物的主权主张;因此,它才致力于保持北极地区成为一个和平的合作之地。

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进行合作,尤其是在交通、科研、能源、旅游、环保等领域,但两国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自称为“近北极国家”,立志成为“极地强国”,认为“北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北极国家不能独善其身”,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它成功地争取到了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地位。北极理事会是该地区多边合作与协调的主要平台。

中国也承认国际法。然而,与莫斯科不同的是,中国希望北方航道沿线的航行自由能够得到保障。

北方航道确实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考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中国投资者表达了参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兴趣,包括与欧盟的成员国合作。中国政府也认识到,有必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相应地,2017年发布的建造“绿色一带一路”的非约束性指导意见提出了保护海洋健康、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气候问题国际合作的目标。

北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意味着它在欧盟未来的政策重点中也必须具有更大的作用。

必须保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此同时,欧盟必须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应该制定一项涵盖所有相关政策领域的多方面的北极战略,并在与利益攸关方(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当地社区)和相关国际谈判时系统地考虑北极问题。

因此,欧盟应继续与俄罗斯在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有选择性的接触,尤其是和平与安全、环境保护(特别是黑碳排放)、科研、共同鱼类资源管理、运输、搜救以及核安全这些方面。

欧盟还应与中国开启对话,解决和平合作、气候变化、互联互通等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

欧盟应寻求与美国在北极问题上进行接触,但决不能回避气候变化或其他棘手问题。

北极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和国际政治的焦点。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欧盟和全球的行动来保持北极的“凉爽”——无论是象征意义的还是字面意义上的。

作者简介:

Jari Vilen是欧盟委员会大使和北极政策高级顾问。

 

翻译:杨慧慧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