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关于北极冲突的前景一直存在争议。现实主义者认为,随着资源和航道的开发更加便利,大国竞争促使北极地区更加容易发生冲突。另一方面,自由主义者认为,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享有共同的经济和环境利益,这就要求在北极地区建立稳定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正因如此,自由主义者认为该地区不可能发生冲突。

经过十多年来对北极冲突可能性的辩论,现在是时候致力于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了。那将会是什么样子?

和平地带

人们很容易忘记,北极地区的现代合作是以裁军努力为基础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政界人士就断断续续地致力于无核区的建设。但正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摩尔曼斯克发表的著名演讲——呼吁将北极变成一个“和平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北极地区冷战后的秩序。

戈尔巴乔夫呼吁“彻底降低北极该地区的军事对抗水平”,包括在北欧建立无核区;并建议对苏联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进行潜在的限制,例如从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中撤出载有弹道导弹的潜艇;限制波罗的海、北部地区、挪威和格陵兰海的海军活动;扩大建立信任措施,例如观察军事演习;消除新地岛的核试验。

同年,加拿大发布了一份国防审查报告,要求购买10-12艘核攻击潜艇用于北极海域巡逻(后来被取消)。这引发了北方原住民领袖的不满,其中包括玛丽•西蒙——时任因纽特环北极理事会(Inuit Circumpolar Council)以及环保组织主席。俄罗斯和美国也对该提议不感兴趣。

戈尔巴乔夫的演讲愈发鼓励了各大组织,他们正式主张通过北极地区裁军建设一个和平区,首先在加拿大内部进行,随后在更广泛的北极国家之间进行。

加拿大国内各政府和各党派都坚持北极裁军,也正是国内对北极裁军的兴趣最终促使加拿大倡导建立北极理事会。但是美国不愿意讨论安全、地区裁军或非军事化问题,这意味着,加拿大最初对北极理事会的期望演变为加强仅仅以技术为导向的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故而北极理事会远非一个裁军机构,而是一个处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政治论坛。

争夺北极

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插上本国国旗通常被视为一个转折点,北极地区一直被描述为“新冷战”的危险地带。尽管北极国家为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显著的努力,但仍有小部分人坚持认为北极地区正在进行军事化演变。

主流媒体对北极政治的报道让公众相信,北极地区存在一场争夺战,许多政治领袖借冲突之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因此,要求成年人创造减少紧张和不信任的条件,并提供一个反叙述“极地危险”的场景,他们应该做什么?

在政治上实现北极无核化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在科拉半岛拥有核武器储备,这是俄罗斯全球核威慑战略的核心。由于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弱于美国和北约联盟,俄罗斯的核武器对维护本国安全和大国地位便至关重要。无核化也将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一个复兴而强大的俄罗斯政治意图背道而驰。

作为北极地区另一个核大国,美国也不会对限制其核力量感兴趣,因为美国的空军基地在费尔班克斯,雷达站、弹道导弹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极地区。

从中期看,北极地区不太可能实现非军事化、裁军和无核化,更遑论北极国家提出倡议。但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可以减少北极地区发生实际冲突的可能性:中立化,或者将北极从可能发生战争的战场名单上移除。

中立这一概念从19世纪开始兴起,例如,瑞士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被宣布为中立国。巴拿马运河也被宣布为中立。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正式成为中立国。

与北极地区中立更加相关的是,国际空间站和南极洲也是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感兴趣但被排除在潜在冲突地区之外。

对北极而言,一项代表北极五国的关于北冰洋中部中立声明——《伊卢利萨特》宣言2.0版——只会使已经存在的做法更加明显。所有的北极国家都在本国战略和领导人发表的公开声明中宣称,他们既不期待也不会在北极领土上挑起军事冲突。

中立并不需要削除防御和治安能力;只需要对维持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承诺。这并不是个万全之策——一个地区在确定立场之前只能保持中立——但让北极国家正式阐明他们的观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将推动主流媒体对处于冲突边缘的北极进行报道,这些报道很可能得到应验。

第二点建议是重新召开北极地区国防参谋长会议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该会议曾两度暂停。俄罗斯的确应当为其侵略行为承担后果,而联合军演可能需要更多时间。但是如果再次举行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增加北极国家之间的互信,并增强他们在关于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事件中进行多层次沟通的能力。

非军事化问题已经远远落在北极国家的政治议程之外,但在更为艰难的政治环境下,这些问题曾经是首要问题。我们早该重新开始这些对话了。

 

    翻译:陈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