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中国宣布正在进行北极地区的地面-卫星通信测试,这引发了人们对这项技术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担忧。中国在该地区的科研和经济活动已经受到密切关注。

在此次访谈中,特罗姆瑟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治与外交政策专家Marc Lanteigne阐述了中国的北极活动、美国重返北极以及两国在北极日益扩大的分歧。

一、中国扩大卫星覆盖范围是如何配合其日益增长的北极参与的呢?

目前有关中国积极扩大卫星在北极覆盖范围的争论,是认为这些系统可能会有双重功能。从经济视角看,自从2013年,当中国的货运船只第一次试验性通过北方航道时,扩大北极的海洋贸易,就引起了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包括中远海运)极大的兴趣。20149月份,中国交通部发布的官方航行指南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这除了需要增进中俄合作外,也意识到需要提高北极地区的通信能力。

这将有助于中俄两国民用船只,但问题是这项技术是否会很轻松地转化到军事领域,并且正是这种模糊性引发了反对声音。

二、中国北极设施的角色,如在新奥尔松(Ny-Ålesund)或者瑞典基律纳(Kiruna)地区

2017年,中国设想在格陵兰相似纬度建立科学研究站,类似于斯瓦尔巴新奥尔松的设施。但尽管根据2016年中国-格陵兰政府间谅解备忘录,该基地已经被允许,但由于丹麦的压力,该计划被搁置了,再次由于担忧潜在的军事用途。人们一直担忧北京将格陵兰发展为某种战术滩头,这是上月“美国购买格陵兰”争论的部分原因。中国曾一次又一次地计划修建通过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东北亚和北欧地区间的通信电缆。最后,中国已经寻求加强其整体通信能力,这是基律纳设施的主要作用。当前,中国还是北极的后来者,对任何可能塑造地区政治安全格局的挑战都非常敏感,这也是北京持续将北极科学外交视为重点的原因。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北极军事活动兴起的时候,包括俄罗斯与北约在大西洋北极地区的广泛活动。我们回到中国在北极地区,包括沿北方航道及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是否会被用于军事目的的问题上来。这是有可能的,特别是鉴于日益增长的中美关于北极事务的政策裂痕。与任何大国一样,中国也将不会忽视北极基地数据的安全用途,并且北极各国政府将不得不与北极在该区域开展合作,并在“战略模糊性”范围内开展。

三、我们经常看到有关“中国正接管北极”、“中国将攫取北极资源”的媒体报道。但是,中国当前正按照国际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按照国际法,寻求合法的北极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这难道是不正确的吗?那么为什么它的北极参与制造了如此多的新闻头条和官方反应呢?

是的,在去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政府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北京直接表示它无意挑战该地区的政治和法律秩序而是选择与之合作。同时,白皮书强调,非北极国家根据国际法有权利参与科研和经济活动。欧洲和亚洲几个没有北极边界的国家却拥有积极的北极参与政策,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但是中国是新兴的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更多更直接的批评,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因为中美外交整体上持续恶化。在过去几年,中国政策白皮书已经提到该国是“近北极国家”,这并不反映在地理意义上(中国最北端和北极圈的距离大约是1400公里),而是体现了中国在北极的未来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和经济角色。

四、继续中美北极政策分裂的话题:在几个月前国务卿Pompeo访问罗瓦涅米北极理事会期间以及最新版的国防部北极战略中,美国抨击北极地区的中俄两国活动。本周副总统Pence将访问冰岛,他希望讨论在地区有关中俄两国活动的安全问题。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现状呢?

温和地讲,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外交陷入困境。在特朗普政府几乎完全忽略北极两年后,华盛顿企图重返该地区,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还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这对其处理新兴的北极海事安全问题起到负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政府目前不承认气候变化,即使许多证据证明这是错误的,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信誉。另外,蓬佩奥在罗瓦涅米的演讲以及多项今年公布的美国战略政策文件表明华盛顿正温和但坚定地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北极地区主要的安全威胁,而忽视了气候变化和北极由于气候条件变化所引发的发展挑战。美国副总统彭斯本周的冰岛之行表明美国北极政策的一维性质日益增强。在他的讲话中,副总统似乎更关注冰岛是否寻求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而不是提出美国关于北极未来的想法和建议。

最近关于美国是否应该购买格陵兰的争议是华盛顿在该地区地位再度落后的反映。整件事不仅深刻反映了美国忽视格陵兰的法律地位,而且它表明特朗普政府正陷入一种新殖民主义思维,将北极视为空白区域,谁有足够的金钱和力量就可以声称购买或者出售它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五、美国及北约盟友是如何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模糊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呢?或者它们是否不得不接受您此前提到的“战略模糊性”呢?

    由于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可及性和它的资源,事实上该地区正成为俄罗斯和西方战略竞争的新舞台,战略模糊性也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莫斯科认为为了更好地监测北方航道新兴的海上交通,需要将军事人员和物资投送到北极地区,但是这种部署也对北约的北极战略资产造成压力。中国华为对升级加拿大北部劣质网络基础设施感兴趣,但是批评人士担忧这会对通信安全产生影响。芬兰和挪威北部地区对中国投资新的交通通道非常兴奋,但是对可负担性和潜在的债务持有疑虑。将北极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区分正变得愈加困难,特别是一些政府在该地区采取更强有力的零和措施后。

六、美国强化其北极言论并计划未来10年定制新的破冰船,但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放弃了北极气候变化领导权。如果两国北极政策离恨加深,美国是否准备捍卫其北极利益呢?

这里的问题是我们仍等待确切地看到美国北极利益超出狭隘的军事思维。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达它在北极地区不想看到的东西,即由中国和俄罗斯主导地区政治和治理的形势,但是美国还没有提出其他任何选项。姗姗来迟的建造新破冰船的政策也许是朝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但是目前为止,美国对北极合作和多边主义的好处比较冷淡。目前,美国北极政策仅仅表现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美国第一”思想的又一扩展。这非常不适合应对北极日益增长的各种挑战。


翻译:付云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