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北极政策只是一系列目标的清单——根本称不上战略,甚至称不上是政策。

每年一次的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在1122日到23日召开。《加拿大国家邮报》发表了一系列参会者写的论文。今天,Thomas S. Axworthy就加拿大的北极邻居是如何超越其在北方地区所做努力进行了解释。

三份国家文件均表明了这一情况。在2015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布了《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特别强调俄罗斯的目标是“增强俄罗斯联邦的国际竞争力”。北极是俄罗斯世界观的中心。在《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正式发布之前的一次国家安全理事会上,普京称北极是“国家安全所有方面的中心,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和资源”。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北极的评论非常强硬:20194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北极领导人国际会议上,普京指出在实行《国家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到2035年,北方航道的货运量要从现在的2000万吨提升到8000万吨。普京自信地称这是一个“现实的,经过精确规划和实际的目标”。为了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俄罗斯计划为现有的破冰船队增加四艘核动力破冰船,到2035年,俄罗斯将有13艘重型破冰船,其中9艘是核动力破冰船。有人会质疑俄罗斯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大国地位,但是在北极,俄罗斯是一个超级大国,而且俄罗斯从沙皇时期就已经坐上北极超级大国的位子了。

20181月,中国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另一个大国成为北极玩家的重要标志。尽管中国离北极圈有7000公里的距离,但是在白皮书中,中国称自己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白皮书中,具体的阐述了中国在加强北极探索和利用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积极参与北极治理,而中国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文中还提到中国将通过北极理事会促进北极的和平与稳定。2017年底,中国在北冰洋开展了科考活动,还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北极黄河站。中国的第二艘重型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712月加入中国船队。同年,中国另一艘重型破冰船“雪龙号”穿越西北航道。据报道称,中国最近正在招标建造一艘新的核动力破冰船,此举的目的可能是和俄罗斯一起加强其在北极的能力。但是白皮书中的另一个大新闻则是中国正在将北极国家纳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计划之一。“冰上丝绸之路”一旦建成,将让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影响北极的重要力量。

第三份国家文件(即加拿大国家战略)与另外两份相比,显得毫无价值。经过数年的讨论,加拿大在2019910日发布了加拿大北极和北方政策框架,发布的时间恰好在加拿大联邦大选的前一天,但是该文件宣传力度并不大,也并没有收获很多赞誉。文件中,阐明了8个目标和10项原则,但是没有包含具体的实施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政策选择。卡尔加里大学的加拿大北极事务专家Rob Huebert说,联邦政府一直以来都了解北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西北航道的归属权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之前都提到过了,联邦文件中没有提到的是政府如何去解决这些已经广为人知的问题”。有25个原住民组织、努纳武特地区、西北地区、育空地区、曼尼托巴省、魁北克、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政策框架中被认为属于加拿大北方和北极地区的区域)参与了该文件的制定。如此多的参与者有可能是政策中很多问题被忽视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份文件的发布意味着加拿大错失了机会:气候变化、融化的海冰和大国在北极的利益需要一个动态的北极政策,而且此政策需要融入到加拿大最关键的政策优先部分中去。但是,加拿大的北极政策只是一系列目标的清单——根本称不上战略,甚至称不上是政策。

与加拿大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的白皮书强调了北极的困境。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首先提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给中国和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由于海冰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仅仅是涨高几英寸的高度,就足以淹没沿海城市。如果格陵兰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大约会上升7米的高度。面临如此严重的威胁,中国人自然得出需要扩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环境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结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意味着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解决方案,而北极就是一个关键的着眼点。尽管融化的海冰开启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北极航道。从鹿特丹前往中国的船只通过北方航道航行,要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道48天的路程节省20天的路程。

但是什么事情是更加重要的,是减缓气候变化还是我们的消费欲望?北极的未来,地球的终结,将最终回答这个问题。



翻译:厉召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