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七月中旬,中国“雪龙2”号破冰船前往北方航道。这一行动暗示着北京的长期计划,试图取代莫斯科为北极的主导力量,并建立起在沿俄罗斯北部海岸的东西方海上走廊的主导地位。破冰船之行加重了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地区地位的担忧。但是这也为华盛顿和其他西方国家敲响了警钟,它们不愿看到北极由俄罗斯领地变为中国领地。这一进展增加了下一届北极理事会会议的风险,受疫情影响将被推迟到明年举行。

俄罗斯缺乏建设北方航道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资金,与此同时,莫斯科将中国在北极稳健的存在视为比美国增强北极力量更小的威胁。因此,克里姆林宫没有对北京的过分自信做出负面反应。相反,华盛顿正日益反对中国在北极不断增长的存在。正因如此,华盛顿很可能会对这一行动做出回应,尽管目前它缺乏破冰船舰队去挑战北京的行动。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分析师们或许对“雪龙”号的表现不屑一顾,除非随着全球变暖,在北方航道上单艘破冰船所代表的地位比四、五年前更强大了。

中国正像过去一样努力淡化破冰船北极之行的地缘政治影响,就像“雪龙2”号之前出访南极一样,仅限于科学研究。但是俄罗斯的报告并没有将中国的说法当真,特别是该船将穿行北方航道部分水域而不是仅仅是进入北极后就返回上海。“雪龙2”号此行将超过1.2万公里,预计在9月初结束,比中国前十次北极科考时间都要长。

俄罗斯关注此行的原因有二。首先,这是中国第二艘破冰船进入北极。所有此前的航行都是由“雪龙”号完成的。因此,“雪龙2”号打着科学研究旗号的航行证明,北京至少拥有两艘长航程的破冰船可以部署在北极,这尽管远不如莫斯科的数量,但已经多于美国。然而,许多俄罗斯的破冰船要么已经停运,要么在港口负责清理活动。

俄罗斯担忧的第二个原因是,如今全球气候不断演变的后果已经显现,正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一部分。当航道大部分时间需要破冰船相伴时,中国本不希望挑战俄罗斯的地位,但现在北极海上走廊不结冰的时间延长了,更少的船只需要破冰船,这促使区域力量平衡。北京的官员在去年曾暗示过这一点,表示北京准备为开放的北极做出贡献,因为它将自身视为一个“近北极国家”。

那时,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中国“尊重北极国家的主权”但想要扩大自身的存在及加强同北极国家的合作,即北京领导者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需要强调的是,“冰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欧的六条“一带一路”之一,它是习近平主席一直推动地涵盖全球的全球地缘经济战略。

尽管可以推测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的扩张角色表示不满,但它的反应可能会保持克制。第一个值得关注的接点或许是即将到来的北极理事会峰会,美国和俄罗斯是成员国但中国并不是。北京(目前是观察员国)想要加入,尽管它并不是北冰洋沿岸国家。然而,中国新破冰船的存在可以为其作为“北极力量”提供更高的可信度,从而占据一席之地。莫斯科也许感到它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中国不继续扩大它在北极的活动的话,俄罗斯将在与北极西部国家的竞争中更加边缘化。在另一方面,美国和其他理事会成员国可能反对任何变化。而正如外交官们所言,中国的破冰船正在“创造事实”,其他国家很难否认这一点。下一届北极理事会会议由于疫情影响已经被推迟。但是当它在2021年举行时,中国可能加入理事会的理由比以往更加充分。


翻译:付云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