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北极五国”在奥斯陆签署了一项有关防止北冰洋核心区不规范公海捕鱼的宣言。该宣言适用于五个签署国:加拿大、丹麦王国(代表格陵兰)、挪威王国、俄罗斯联邦和美国。其他三个北极国家:芬兰、冰岛和瑞典,以及原住民团体还有北极地区其他的利益相关国如中国、日本和欧盟,都没有接到以官方身份参与制定宣言的邀请。

基于已知的科学数据,北冰洋公海海域目前尚不可能进行商业捕捞活动,该宣言的提出只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宣言背后的理念包括进一步科学研究的需要和国际法的适用,这是能够被北极渔业利益相关方所认同的。大多数媒体也都把焦点都集中在宣言的积极方面。举例来说,《纽约时报》将该宣言描述为未来关于北极合作的模板和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如此,评论家们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宣言的排外行为,而且该宣言降低了北极理事会作为杰出的政府间论坛所承担的解决北极地区相关问题的作用。

长期以来,北极地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合作一直广受赞誉。不过也有例外存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北冰洋大片领土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五个北极国家于2008年和2010年在格陵兰岛的Illulisat和加拿大的Chelsea召开的两次北极会议。在第二次会议上,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公开批评加拿大作为东道主不邀请其他三个北极国家和北极地区原住民团体参加会议。“北极五国”的合作尽管已经进行了一些年,但直到前面所提到的宣言发表之前,他们的合作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在陆地上苦苦挣扎的鱼一样始终没有进展。

北极理事会的合作自2010年以来有了实质性进展:北极八国之间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达成了两个关于搜救和应对石油泄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于2013年在挪威的特罗姆瑟建立了一个常设秘书处,而且还向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国敞开大门将他们列为北极理事会的新观察员国。这一系列的行动将北极理事会建设成了一个具有全球性质的角色,并成为处理北极事务的最重要的国际间论坛。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此次这五个北极理事会国家决定在一个已具有规模和建设性的北极合作论坛以外的领域进行北极公海渔业宣言的谈判呢?

渔业的问题对于领土较大的北极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议题,至少它和美国在阿拉斯加水域开采北极石油和俄罗斯在北方海航道增加北极航运的问题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2012-2013年度的海产品出口收入只占挪威出口额的6%(其中70%来自水产养殖)、丹麦的4%,在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占额均小于1%。但这部分收入在冰岛则占着较高的比重,约40%左右,对于格陵兰和法罗群岛,海产品的出口收入则更为重要,约占其全部商品出口的90%。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由丹麦王国作为代表在起草宣言的过程中具有一席之地,而冰岛则被排除在一个直接影响其经济命脉的会议决定之外,因此表示公开抗议。

宣言在加强北极研究等许多方面都堪称典范,它的正面效应也表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正在开展合作。建设性的论坛和以双边和特定地区的方式进行对话,都富有成效。但是当有超出本集团的地区影响力的声明和协议达成时,排外行为则会成为一个问题。

事实上,冰岛作为一个依赖于渔业的北冰洋沿岸小国,在提出多次请求的情况下仍没有被邀请参与宣言的起草是不合逻辑的。此外,在2013-2015年加拿大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已经忽视了北极理事会作为谈判和沟通平台的作用。目前2015-2017年度美国担任主席国的做法仍值得我们担忧。北极地区保持包容性的合作仍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的结果正确并不能证明其手段也正当,地区大国不应忽视小国以及外部其他相关国家的利益。

本文作者:

Egill Thor Nielsson,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中国极地研究所访问学者。

Bjarni Mar Magnusson, “大陆架可扩展至200 海里以外”作者、雷克雅未克大学国际法助理教授、2015-2016 年富布赖特北极计划学者。

阅读原文

编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