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海洋水产部极地研究所所长姜成浩
“在研究院的努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下,韩国极地研究得以成长”
极地研究所开辟了世界第七个南极1740公里的“K-Root”
为应对人类未来,开发的医药用品以及适应极端环境的农作物
极地地区是最先受到气候危机的影响,且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去年8月发表的《第六次评价报告书(AR6)第一实务集团报告书》显示,2010-2019年北极格陵兰岛冰川的流失速度比1992~1999年提高了6倍。
报告书预测,如果冰川流失速度持续加速,到2100年世界海平面平均高度最少将从1.1米提高到7米。而韩国海洋公团的"海水面上升模拟器"显示,如果海平面上升1.1米,仁川海岸地区14.96平方公里将被淹没。
位于仁川延寿区松岛国际城市的极地研究所是海洋水产部下属的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附属机构。为了应对气候危机,仁川极地研究所正在进行多种研究。此外,极地研究所于去年12月还开辟了世界第七条进军南极内陆的路线“K-Root”(Korean Root)1740公里。
《今日仁川》就此采访了极地研究所所长姜成浩(音),听取了极地研究所的有关情况。
“通过研究院的努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韩国极地研究在短时间内增长迅速”
极地研究所正在进行两极地区有关气候的各种研究。北冰洋占世界海洋的3.9%。海平面达1406万平方公里,平均气温零下35-40摄氏度。南极大陆面积是韩半岛的140倍(约1420平方公里),是从1819年开始为人类所熟知的未开拓大陆。
极地研究所拥有南极科学基地2个(世宗科学基地、张保皋科学基地)和北极科学基地1个(茶山科学基地)、破冰研究船“ARAON”号等基础设施,正在致力于两极地区的科研事业。另外,基地研究所也正在推进去年7月通过政府预备妥当性调查的“新一代破冰研究船建造项目”。
从1987年算起,姜成浩所长曾去过北极35次、南极2次,他一生致力于极地和海洋研究。经验丰富姜所长强调说:“在极地研究中,稳定极地基础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姜所长表示:“我们要想在极地停留并进行研究,必须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极地研究是在零下数十度的环境下长期进行,基地的作用则是解决研究员们的基本衣食住行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是,我们要确保破冰科考船在难以移动的北极也能实现正常科研,因此我们也需要在将在2026年之前建造新一代破冰科考船。”
极地研究所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方面:气候变化对极地环境的监视和原因查明、解决极地变暖导致的国家社会问题、极地研究新成长动力和实用化成果创造(新技术开发)、开拓极地(科学领土)和探索技术开发等。姜所长表示:“极地研究所虽然研究自然科学,但并不只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一个将关注范围延展到微生物至宇宙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韩国的极地研究历史大约有30-40年。韩国之所以能在短期内与发达国家同台较量,这也得益于研究院的努力和极地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营。”
极地研究所,开辟排名世界第七的南极1740公里“K-Root”
极地研究所“K-Root”探测团(基地研究所供图)
去年12月,极地研究所开辟了世界上第7条进军南极内陆的“K-Root”,长度为1740公里。 这是极地研究所从2017年就开始进行的一项探测成果,计划到2023年为止进一步开拓出陆上探测路线。
据悉,南极的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在世界各大陆中均属于最高。另外,人类要想从南极海岸进入内陆,必须经过陡峭的坡地。但由于受到冰川等山体阻隔,靠近南极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韩国开辟“K-Root”之前,全世界只有6个国家计划进行探索南极内陆路线。
为了在南极运营基地并开展研究活动,韩国必须确保能够有一条以供稳定运输研究装备和补给品的陆路。随着极地研究所对“K-Root”的探索事业蓬勃发展,这也为韩国在南极建立新基地奠定了基础。因此,韩国的深部冰川探测、天文观测等南极内陆基础研究事业也变得指日可待。
姜所长表示,开拓“K-Root”是一个以建立新大陆为目的的过程。队员们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遇到像crevas(冰川裂缝)一样的危险因素。开拓“K-Root”时,队员们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极地研究所一直通过GPS追踪软件与他们保持沟通和联系。
在世界尽头发展未来事业的韩国极地研究所
极地地区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也是最快产生变化的地区。北极海冰还具有反射进入北极的太阳光、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最近40年间冰川面积减少了40%,异常气候现象不断增加。
对此,姜所长表示:“极地是可以确认气候如何产生变化,以及观测海平面上升等的地方。韩国的极端气象现象也与极地变化不无关系”,“极地研究所认为,北极的高温现象会打破北极和中纬度之间的大气平衡,使韩半岛或其他中纬度国家出现可吸入颗粒物增加、西海岸海平面浸水等异常气候现象”。
接着,他补充说,“一旦极地地区丧失气候调节功能,即使地球温度再次下降,能否恢复以前的功能也变得未知”,“应该将比我们更早经历气候变化的极地地区视为气候危机的‘信号灯’,努力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同时,极地研究所正在研制适用于极地生命体的医药品。为应对朝韩统一、解决未来粮食问题,极地研究所正在开发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农作物。
姜所长表示:“朝鲜有很多低温环境和高山地带。因此,有必要开发在严寒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的农作物种类。如果实现韩半岛统一的话,我想应该能够和朝方合作,进行海洋和极地等基础科学研究事业。另外,作为应对北极航线的前哨研究,开发低温物流技术也会在未来科学外交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继而表示:“极地研究所将监视和研究极地变化,为帮助包括韩国在内的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科学研究不会在一瞬间带来显著的结果。韩国极地研究所作为引领未来极地研究的机构,今后将继续为韩国国民和全人类而努力奋斗。”
编译:张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