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几位北极专家表示,如果西方选择这样做,西方至少需要10年才能赶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
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地面站位于挪威附近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上,西方航天机构利用该站从极地轨道卫星收集重要信号。今年1月,北极海底连接斯瓦尔巴群岛和大陆的两条光纤电缆中的一条被切断。挪威不得不依赖备用链路。
2021年4月,另一根电缆被扯裂,这根电缆是挪威研究实验室用来监测北极海底活动的。
“这可能是个意外,”挪威国防部长Eirik Kristoffersen在回应破裂时告诉路透社,挪威以外的媒体对此报道甚少。“但俄罗斯人有能力切断电缆。”
他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蓄意破坏,但几个月后的9月,破坏者在波罗的海海底从俄罗斯到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中制造了重大泄漏。俄罗斯国防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结束了冷战后的低紧张与合作时代,这些事件凸显了各国监测自己水域的难度——尤其是北极海域,该海域面积是美国的1.5倍,卫星对实时探测和监测活动至关重要。
近年来,北约盟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扩大了军事演习;9月,中俄军舰在白令海进行了联合演习。挪威于10月提高了军事警戒级别。
但西方在军事方面落后于俄罗斯
自2005年来,俄罗斯重新开放了数十个北极苏维埃时代的军事基地,使其海军现代化,并开发了新的高超音速导弹,以躲避美国的传感器和防御系统。
四位北极专家表示,如果西方选择这样做,西方至少需要10年才能赶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
“北极目前是地图上的一个黑暗区域,”前挪威驻北约和欧盟军事代表、挪威国家控股公司andøya Space的负责人凯特尔·奥尔森(Ketil Olsen)说。该公司测试新的军事和监视技术,并发射研究火箭。
“它如此庞大,而且几乎没有民用监视资源。”
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格伦·范赫克将军(General Glen VanHerck)3月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需要更好的北极“领域意识”,以探测和解决俄罗斯和中国发射先进导弹和摧毁通信基础设施的能力。在五角大楼10月发布的一份战略文件中,美国承诺改善北极地区的预警和监视系统,但计划中的现代化步伐尚不清楚。
与此同时,快速上升的气温给一些建立在永久冻土地基上的美国军事基础设施带来了问题,这些基础设施正在融化。五角大楼表示,海岸侵蚀也可能影响美国的雷达站。
美国官员和军事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内几乎没有风险:西方国家的常规力量远强于俄罗斯,而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的成功有限暴露出许多西方国家没有预料到的弱点。
据Kristoffersen称,俄罗斯的军事努力目前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在北极科拉半岛留下了“非常有限的军队力量”,该半岛是其北方舰队海军和核潜艇的所在地。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旨在防御流氓国家的有限攻击,美国表示有信心阻止俄罗斯或中国的核攻击。但北极地区能见度不足可能会限制美国在危机中的反应时间,而范赫克和其他官员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VanHerck对参议院表示:“你看不到的东西,你无法决定的东西,都无法防御。”
调查挪威电缆断裂的警方采访了附近的俄罗斯拖网渔船船员,但因缺乏证据而放弃了调查;政府表示,他们提出了升级备用线路的计划。
挪威PST警察安全局副局长Hedvig Moe告诉路透社,如果挪威发生破坏袭击,很可能很难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她说:“我们称之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一次不可否认的袭击。”
北约首席执行官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对路透社表示:“北约正在以更现代化的能力增加其在北极的存在,这当然是对俄罗斯所做的回应。他们的力量显著增强……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强的力量。”
紧张局势
海冰的减少开辟了新的航道和资源,北极在战略上变得更加重要。在夏季,随着海冰融化,几个月后,资源变得可获得,从而释放机会。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包括亚马尔半岛的一座液化天然气工厂。
格陵兰岛、冰岛和英国之间的水域被称为GIUK Gap,是俄罗斯北部船只到达大西洋的唯一途径。俄罗斯导弹或轰炸机飞往北美的最短航线是北极上空。
对于北约盟国来说,GIUK缺口对于跨越北大西洋的联系至关重要。还有油气田:挪威现在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如果瑞典和芬兰加入该联盟,八个北极国家中的七个将成为成员。
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北约联合特遣部队前指挥官安德鲁·刘易斯对路透社表示,今天,通信电缆和卫星系统也面临风险,包括连接民用和军用用户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7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启动了一项新的海军战略,承诺“以一切方式”保护北极水域。
俄罗斯通常在秋季在北极地区进行核威慑试验。今年,这发生在2月19日,也就是入侵乌克兰的五天前。
“这当然是一个信号,”挪威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森说。
今年3月,国际合作论坛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的七名成员表示,他们将抵制目前担任该组织主席的俄罗斯举行的会谈,导致该地区外交陷入混乱。
10月15日的一件事突显了尖锐的语气。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伯·鲍尔在冰岛的北极论坛上发表讲话,批评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自称是一个接近北极的国家,北京驻雷克雅未克的特使贺如龙也在场。
他站起来说,鲍尔的演讲“充满了傲慢”和“偏执”,指责他加剧了紧张局势。北约和中国驻冰岛大使馆拒绝就此次交换发表评论。
俄罗斯的主导地位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科林·沃尔表示:“目前,北极地区的军事平衡严重偏向俄罗斯。”
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和路透社汇编的数据,俄罗斯在北极圈内的基地数量超过北约约三分之一。
据IISS称,俄罗斯目前拥有11艘潜艇,能够发射远程核武器,用于全面核战争,其中8艘潜艇位于北极科拉半岛。北约在美国、法国和英国之间有22个国家。
7月,俄罗斯海军交付了一艘名为“别尔哥罗德”的新型潜艇,该潜艇可以携带“波塞冬”鱼雷,这是一种新型的核武装隐形鱼雷,旨在通过沿海底航行来绕过海岸防御。俄罗斯官方媒体称,波塞冬可能引发巨大海啸,将海岸线变成“放射性沙漠”。
在过去两年中,莫斯科还测试了一种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锆石”(Zircon),普京在2019年表示,锆石的速度可以达到音速的9倍,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导弹。今年2月,该组织表示,该导弹是在挪威大陆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北极水域发射的。
8月20日,军事新闻媒体Zvezda援引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的话说:“我们正在开始批量生产锆石导弹,我们实际上已经投入使用。”俄罗斯国防部没有回应更多细节。
根据IISS的数据,俄罗斯的破冰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官方数据显示,该国拥有7艘核动力破冰船和约30艘柴油动力破冰船。美国和中国各有两艘柴油动力重型破冰船在运行。
北约投资
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北约盟国一直坚信,与俄罗斯的冲突不会波及他们的地区:由于总体国防预算受到限制,对军事硬件、监视和通信能力的投资往往被认为过于昂贵。
现在,北约和北极盟友正在改变立场。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加拿大承诺将军费开支增加约130亿加元(100亿美元),包括与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升级预警雷达系统,以及能够探测潜艇的新型侦察机。
首批飞机将于2032年交付。10月,加拿大国防参谋长韦恩·艾尔(Wayne Eyre)将军在议会委员会上表示,鉴于恶劣环境的挑战,需要数十年才能做好准备。
艾尔表示,北美防空司令部研发部门需要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地跟踪高超音速导弹。
艾尔在11月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探测来自任何国家的高超音速飞行技术的能力——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
他表示,很难根据在乌克兰使用高超音速导弹来判断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的有效性,因为乌克兰境内的距离远短于任何地方可瞄准北美的距离。
自2020年以来,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一个联合部队司令部一直在监测大西洋,但美国智囊团大西洋理事会表示,北极上空没有足够的卫星来提供完整的图像。VanHerck将军在5月表示,军方正在测试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商业供应商SpaceX和英国OneWeb近年来发射的数百颗极轨卫星中的一些。
美国军方表示,正计划在格陵兰州图勒的美国基地进行“重大投资升级”,以修复老化的基础设施。一位外交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一个美国代表团于5月前往格陵兰岛考察雷达位置。
瑞典和芬兰已经开始投资于监视和威慑能力以及包括喷气机在内的军事硬件,以便其空军能够与北极北约盟国并肩作战。丹麦已拨出约2亿美元用于提高其北极军事能力,包括能够飞行40小时的卫星和无人侦察机,并正在英国和冰岛之间的法罗群岛重新启用冷战时期的雷达。
挪威的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77万平方英里),有四颗卫星帮助监测北极。它将再发射四枚,2023年发射两枚,2024年发射两颗。它还将向andøya Space投资3500万美元,以建立一个太空港。瑞典和加拿大也在规划北极航天港。
俄亚太空公司(Andøya Space)是美国航空航天公司波音公司领导的北极监测和传感项目的合作伙伴。该项目基于为北极环境开发的卫星、无人飞机、无人机、舰船和无人潜水艇,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开发中。该项目表示,它准备向北约盟国提供北部的实时更新,包括对敌舰的监测,飞机和潜艇。
美国国防部(U.S.Department of Defense)在阿拉斯加正安装一个远程雷达系统,使卫星和其他地基雷达能够在阿拉斯加协同工作。美国国防部表示,该系统将“能够在未来配置中应对高超音速导弹”。该系统预计于2023年完工,但导弹防御局拒绝就其是否能拦截“锆石”发表评论。
一位美国军方官员表示,五角大楼预计将于明年3月发布一份独立的北极战略文件,这将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更新。让美国作战人员处于极低温下,能使五角大楼更好地确定他们所需要的能力。
这位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当冬天一直都很黑,零下50到60度甚至更高时,这简直太残忍了。”
翻译:周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