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为了回应俄罗斯的这一行动,2022年3月3日,八位北极理事会的成员国中,有七位破天荒地宣布,暂停北极理事会的所有活动。与此同时,北欧部长理事会(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也做出了相同的回应。北极理事会自从1996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这样史无前例的事情,而且还是在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的主席期间(任期从2021年到2023年)。
紧接着,2022年3月4日,欧洲委员会和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Barents Euro-Arctic Councl ,BEAC)中断了与俄罗斯在科研探究等方面的合作。美国在2022年6月11日决定,“逐渐停止与俄罗斯政府所属的研究组织和私人在科技领域中的机构、管理、资金和私人方面的探究性合作。”
此外,都作为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芬兰和瑞典在2022年5月申请加入北约,这或许会造成北极理事会中俄罗斯与北约对抗的局面。在2022年6月8日,北极理事会的七个成员国在限制恢复北极理事会的合作活动方面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在许多活动规划中都不允许俄罗斯的加入”。在2022年10月15日,为了支持被孤立的俄罗斯,中国拒绝承认限制恢复北极理事会活动提案的合法性,并且宣称中国将与俄罗斯和其他北极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方面开展合作。
当前的形势
除了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和俄罗斯边防军在各自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地区的海上安全方面的合作,以及按照所承诺的条约的活动方面之外,例如禁止在中北冰洋(Central Arctic Ocean)捕捞和在北极进行航空和航海探究与营救。几乎见不到俄罗斯和西方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了。由于美国和欧洲资金组织的制裁,许多在科学家之间分享的调查和研究数据都不得不被搁置。原本在一些地区的领域试验也都转移到了位于北美和欧洲部分的北极地区了。
遏制措施使得俄罗斯停止了有关永久冻土研究数据的外传,这些数据是许多气候模型一条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些气候模型能够帮助观测者预测未来的温度。尽管北极理事会八个成员国之间还有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加强国际北极科学合作协议》(Agreement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Arctic Scientific Cooperation )(自2018年起),但还是暂停了合作。在这一协议下,这些成员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在科学活动方面的合作,从而推动有关北极科学知识的发展。
乌克兰危机已经导致许多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科学站(Russia’s Science Station)工作的国际性科学家们的资金中断了。这些科学家自从2000年就开始研究北极环境下的气候变化问题了。这些科学家所维护的仪器能够测量气候变化正在以多快的速度融化北极的永久性冻土,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释放了多少甲醛。乌克兰危机极有可能中断这一科学站自2013年就开始的持续测量活动,并且将会影响科学家们对北极变暖趋势的研究活动。此外,由于三分之二的永久性冻土处在俄罗斯境内,所以参与活动的暂停也会中断对全球冻土变化的探究性活动。
一位钻研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问题并且在北极和大西洋地区有着丰富经验的领头研究员已经注意到,科学家已经无法进入与这一领域有关的科学站了。因此,密不外传的“实地数据”,无法保证的数据质量和数据分享的缺失,这些都在为一场“环境危机”埋下隐患。
北极科学合作中断造成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五个北极研究中的亚洲观察国——印度、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受到了中断的影响。因为对观察国的规定而言,他们在北极理事会中主要是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s)级别的,他们只能通过一个北极国家或者是永久参与国(Permanent Participant)来递交提案。随着北极理事会活动的终止,这些国家通过工作小组参与极地探究的活动将会大打折扣,从而不得不只能依赖与北极国家的双边关系来参与活动了。
北极与气候变化
2013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北极可关乎到头等大事,北极地区的风吹草动足以值得我们整个世界为之警觉。”2017年5月9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挪威的气候与环境部长表示“北极的事情不仅仅是北极的事情”,北极气候变暖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这极有可能对整个世界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虽然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知道北极变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快,但新的研究表明,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四倍。北极气候变暖所直接导致的两个消极的影响就是海平面上升和永久冻土的融化。
从1917年到2019年,北极的冰雪覆盖率已经减少了21%,海冰的面积减少了43%,并且整个北极地区陆地上的冰雪都在减少。北极地表冰雪的减少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最新的估测,在21世纪30年代末,北极将基本无冰,从而会极大地削弱北极作为全球“制冷系统”的功能。
《国家地理》的一篇报道表示,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会引起破坏性的侵蚀、湿地泛滥、地表水和农业用地盐碱化,以及鱼类、鸟类和植被会丧失其栖息地。它还表示,地势较低的海岸的洪水泛滥迫使人类搬迁到更高的地方,并且成千上万的人会受到洪水的威胁和其他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上40%的人口都住在海拔低于100千米的海岸边,预计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成千上万的城市。
在意识到海水上升对世界造成了日益严重且无法想象的风险之后,2023年2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对全球影响的现状展开了辩论。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在辩论中表示,海平面上升作为一个愈演愈烈的威胁,“正在成为冲突和混乱的新源头”。并且表示,“海平面上升对大约9亿居住在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人民来说是危险的,这些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10%以上。”
随着永久冻土的融化和减少,会释放甲醛和二氧化碳。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甲醛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影响的25倍。北极地区之前被认为是一个“二氧化碳的收集槽”,但是现在由于永久冻土的融化,它排出的二氧化碳远超过它吸收的二氧化碳了。据估计,世界上的永久冻土蕴含着1700万吨的二氧化碳,几乎是大气层中所含二氧化碳的两倍了,北极永久冻土完全融化掉将会对全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科学活动中断的影响
《高北新闻》的一篇文章表示,对终止在北极地区的科学合作表示悲哀。文章表示“在北方生活的人民一直受到无休止气候变化问题的困扰,甚至是与俄罗斯科学家进行合作的人也是如此地疲于奔命。”科学活动的崩溃也反映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俄罗斯占据着53%以上的北冰洋海岸,并且其在北极生活的人口将近占整个北极地区生活人口的一半。在自然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存储量上,俄罗斯所占的资源量比其他北极国家所占资源的总和还多。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的储备量占所有北极国家天然气储备量的81%。因此,就北极地区而言,俄罗斯是一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其重要程度很难被忽视。
圣彼得堡大学北极地区研究的领头学者和国际关系专家瓦列里·科尼舍夫(Valery Konyshev)表示,从分布在整个北极地区的传感器中不断地积累数据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以下项目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永久冻土融化的条件、变化及其导致的后果;
北极海域冰雪融化的变化;
北冰洋的酸化及其产生的后果;
天气状况的检测和预测;
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原住民生活环境的恶化。
他断言:没有来自北极地区持续地数据收集,建立分析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去预测未来全球和环境变化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些数据对研究北极地区以外地区变化莫测气候的方式也是有用的,特别是对非北极国家的研究方法来讲。
科尼舍夫专家也认为国际性的北极科学合作对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方法的发展也是必要的,例如太阳能的开发(“太阳能工程”),减少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解决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开展经济活动。他表示:没有在地区之间政策上的合作,想实现这些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还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他重申道将俄罗斯从北极的科学合作中拒之门外是不合理的,而且与北极和非北极国家的长久利益也不相符。他呼吁进行国际性合作去努力恢复在北极地区科学研究的交流。
印度与北极
一般认为,北极与印度的联系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探究;环境和气候变化;经济和人力资源;以及地缘政治和战略目的。
北极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s)虽然在地理上相去甚远,但是却有着相似的问题且互有关联。北极地区的融化问题能够帮助印度的科研团队更好地理解喜马拉雅山脉的融化问题。喜马拉雅山脉一直被认为是“第三个极地”,并且是继北极和南极之后最大的淡水储存区了。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印度印度主要河流的源头,如恒河(Ganga)和雅鲁藏布江(Brahmaputra),两江的低地分别养育了六亿和一亿七千七百万的人口,同时为印度创造了超过40%的GDP。因此,北极问题的研究对印度科学家们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除中国以外,印度也是在2008年就在北极拥有永久性观测站的发展中国家。自从2007年以来,印度已经在北极地区组织了13次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了。
北极地区的变化早就已为人所知了,但是除了北极变化对天气、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之外,也会影响到印度的季风。在六月到九月的西南季风盛行的时候,印度每年将近80%的降雨量会集中在这一时期。季风对印度的农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印度的农业大约是58%印度人谋生的主要来源,并且创造大约20%的GDP。因此,不合时宜的季风会对印度的经济、人口和其他发展指标产生消极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不仅对印度1300个岛屿、海上活动和一百三十万印度人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印度的邻国也有立竿见影的影响。据估计,到2100年,假如海平面上升80厘米或者更高,这可能迫使孟加拉国(Bangladesh)的三千万人民搬迁。准确地说,这是1971年战前逃往印度的1000万难民的三倍。印度将会是最大的难民国。由于如此大规模的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海水倒灌,将会给印度带来灭顶之灾。2009年,马尔代夫内阁举行了一次水下会议,以表明该国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的生存威胁,这给公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全球气候变暖在北极地区引起的变化也有一些好的结果。北极地区的气候逐渐变暖有助于对其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北极地区对印度的能源和一些稀有的矿产的短缺来讲是一个潜在的保障。从地缘政治上看,北极对印度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印度的两个最重要战略伙伴——美国和俄罗斯,以及印度自认为的主要对手——中国,都正陷入日益激烈的直接的战略竞争中。当印度越来越熟练地平衡俄乌冲突所引起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分歧时,印度需要参与到北极地区的事务当中,从而去维护其自身的国家利益。
在2022年3月17日出台了“印度的北极政策——为可持续发展建立伙伴关系”(India’s Arctic Policy–Building a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个政策共包含六个内容,其中三个是科学研究、气候和环境保护以及国际管理与合作。这些项目与在北极地区努力恢复科学合作与交流的努力息息相关。印度对冰冻圈探索的关注对更深的了解北极地区很有帮助。印度的北极探索活动包括:大气层、生物、航海和冰河学的研究。印度的25个机构和大学现在都在参与北极地区的探索活动。
二十国集团和印度作为调解人可能发挥的作用
恢复北极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是当务之急,只有在这种合作对整个世界造成危害后,才能被忽视。北极地区现在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恢复北极地区的科技合作需要一位调解人,这个调解人要有合法的身份、讲信誉以及会被所有成员国所接受。科技合作的恢复需要一个多边机制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有来自北极国家的代表,而且还需要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代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能够比印度更胜任这个代表的职位了。
为了加强北极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追求国际性的合作以及与北极地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这些都被列在了印度的北极战略中了。最为重要的是,这与印度的Vasudhaiva Kutumbakam(世界是一个大家庭)的文明精神相一致。印度已经做好了准备去参与北极地区的事务——“发挥印度的作用并且为了实现全球的美好做出贡献”。恢复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也是印度与俄罗斯等这次冲突的“主角们”一道,为之努力的“全球美好”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印度G20峰会的主题是“世界是一个大家庭”(Vasudhaiva Kutumbakam)。基本上这一主题涉及到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价值了,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这些价值在地球上和更广泛的宇宙中的相互联系。
这一主题也强调LiFE(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这一主题也是一个相关的、环境可持续的和负责任的选择,在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层面来讲,引领世界性的转变从而打造一个天更蓝、水更绿、更干净的生存未来。在谈到印度举办G20的时候,印度总理莫迪强调,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相互制造冲突是不会解决问题的,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作者也如此强调)。他也表示,印度在担任G20主席期间的最主要的关注点是治愈我们的地球,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和谐起来,给我们“共同的未来”创造希望。因此,印度的北极政策与其G20的主题是紧密相关的。
气候变暖是印度担任G20峰会主席期间的头等大事。北极地区是气候变暖的风向标,但是北极地区的温度现在正在加速上升。因此恢复北极地区的科研合作对印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印度在担任G20峰会主席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多边主义”,努力向一个更加负责、包容、公平、平等和有代表性的国际多极化的体系改变,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恢复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将会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果实”,由G20多边体系下的印度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个果实。
1999年所成立的G20峰会是主要的政府之间的论坛,这个论坛致力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G20在塑造全球架构和加强治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G20峰会的成员国占据了全球85%的GDP,75%以上的全球贸易和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尽管G20成员主要讨论经济和金融事务,并就其他一些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对策,但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议论过其他的问题,如2009年峰会的伊朗核问题,2017年峰会的叙利亚问题和2022年峰会的俄乌冲突问题。
就目前北极地区所涉及的问题都与G20峰会密不可分。19个G20峰会的成员国中,有11个成员国与北极地区有关,占整个论坛的60%的比重了。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还是北极理事会的永久成员国。G20峰会中的8个国家,包括中国、芬兰、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朝鲜和英国,都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此外,其他三个北极理事会的成员国(丹麦、芬兰和瑞典)和两个观察员国(西班牙和波兰)也凭借他们欧盟(European Union)成员国的身份在G20峰会中占有席位,从而欧盟也在G20峰会占有了一席之地。因此,八个北极理事会的永久成员国中的六个以及13个观察员国中的12个都参加了G20峰会。
特别是G20峰会的议题中的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都受到了因冲突而中断的在北极地区的科学合作的影响。G20峰会也是一个很特别的论坛,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在G20峰会的活动也都没有停止。
G20主席国领导一年的议程并主持峰会,该项机制由两个同时进行的组维持着:金融组(Finance Track)和夏尔巴活动组(Sherpa Track)。
在这两个工作组中,有以主题为导向的工作组,在工作组中由相关成员国的首相们组成代表,还有来自受邀请的国家以及各种其他的国际组织参与。
成员国的夏尔巴人是成员国领导人的个人使者。在夏尔巴组下,有13个工作组(WG)和两个领导组,以讨论优先事项并提供建议为主。环境和气候的可持续性是两个这样的工作组,它们侧重于环境和气候问题以及寻找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
此外,还有一些参与小组(EGs),将G20国家的民间社会、议员、智囊团、妇女、青年、劳工、企业和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这些小组由非政府参与者组成,向G20领导人提供建议,并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1个专家小组,特别是包括科学20(S20)和思想20(T20),前者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基于共识的科学建议,后者通过召集智囊团和高级专家讨论相关的国际社会经济问题,充当G20的“思想库”。T20的建议被综合整理成政策简报,并提交给G20工作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峰会审阅,从而帮助G20提供具体的政策措施。
因为立即恢复在北极地区的科学合作是当务之急,可以利用夏尔巴组来迅速恢复在北极地区的科学合作活动。S20和T20专家组可以在推动北极理事会长期和解的进程中献智献策。
结论
北极不再是曾经被人们所认为那个极北苦寒之地了。它现在位于几个具有全球性影响力问题的“十字路口”了,如气候变化,资源的可开采性和可使用性的增加,以及全球战略领域的竞争与冲突,这些使得该地区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大部分人的利益不能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决定。严重的信任危机造成了北极地区对话和科学合作交流的中止,需要由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对话者来调解。印度担任G20主席国时期的主题与北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恢复科学的合作交流是一个容易实现的和符合全球利益的目标,印度的主席国地位是合法的、是值得被信赖的以及务实的,印度应该利用其G20主席国的身份为恢复科学合作活动而奋斗。
翻译: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