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研究中心(the Chinese Polar Institute)的北极专家与来自俄罗斯和泰国的研究人员合作,正在航行1.55万海里,前往世界之巅。

这是中国第13次进行北冰洋(Arctic Ocean)科学考察,也是中国新造的自主破冰船“雪龙2”号(Xuelong-2)第四次前往该地区。

7月12日,“雪龙2”号破冰船从上海启航。8月17日,该船到达北纬84度破冰前行。

中国媒体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一篇报道解释说,由中国自然资源部(the Chines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和极地研究中心(the Polar Institute)组织的这次考察的目的之一是对加科尔山脊(the Gakkel Ridge)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还将进行大气、海冰、海洋和地下环境调查,以及生物群落和污染物调查。

据该科考队领队王金辉介绍,一个关键的目标是收集该地区的基因样本。

他告诉中国国际电视台:“我们已经从海水和沉积物中分离出130株细菌,并收集了68份海洋生物基因样本,进一步丰富了极地基因库和海洋生物样本。这也增强了中国在北冰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污染评估方面的能力,”。

“雪龙2”号是一艘顶级的现代化科考船,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高标准的设施。研究代表说,该船为科考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港湾,他们每天24小时轮班工作,持续约40天。

这艘122米长的破冰船上配有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健身房。有医生团队提供医疗服务,还有四名厨师为“100多名科考队员提供均衡的饮食”。

科考队负责人解释说,这次科考是与来自俄罗斯和泰国的伙伴合作进行的。“雪龙2”号破冰船预计于9月下旬返回上海。

在2020年之前,中国北极科考队乘坐的是俄罗斯制造的老旧船只“雪龙”号,其中一些科考队沿着俄罗斯的北方航道 (Northern Sea Route),穿越北冰洋中部,以及加拿大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

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Chief of China’s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在2019年北极圈中国会议上发表评论时强调,“保护北极环境是一项共同责任,中国将为此做出贡献。”

他还强调,中国认为自己是“近北极国家”,并将“以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北极未来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当中去”。

2018年初,中国通过了北极政策文件。该文件强调了共同努力和合作方式,同时也强调了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决心,以及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正当权益。

 

作者简介:

Atle Staalesen拥有奥斯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slo)俄罗斯研究方向的学位,并在莫斯科州国立大学(the Moscow State University)攻读新闻学。他是《独立巴伦支观察家报》(the Independent Barents Observer)的记者和出版人。2002年,他创办了《巴伦支观察家报》(the Barents Observer)。2009年之前,他一直担任编辑,后来又在多个欧洲跨境合作项目中担任记者和项目协调员。2015年底,在围绕编辑权发生冲突后,他与其他报社成员一起,将《巴伦支观察家报》重新建立成为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股票公司。

 


翻译:林会霞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