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的合作过去几乎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即使在冷战期间大国冲突不断,北极地区的互动仍在继续,促进了互利合作和建立信任。但这样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北约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恶化,北极地区成为利益争夺之地。由于乌克兰冲突,西方国家决定集体暂停与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的合作,北极地区的可靠合作似乎已经走到尽头。随着俄罗斯不再依赖该地区的北约国家,并不断扩大与北极域外国家的合作,有理由期待金砖国家也将成为北极机构。。
从共同利益到竞争
长期以来,北极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没有相互竞争的战略利益来助长竞争。这确保了在强权政治之外的积极互利合作,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学发现、保护原住民、经济安全等其他领域。
随着北极变暖和冰层消退,令人难以置信宝藏的通道正在打开。大量的能源资源已经浮现,不受美国海军控制的北极海上运输走廊在交货时间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可以超过竞争项目。随后,北极地区将出现更大的经济机遇,促使世界地缘经济力量平衡从西方转向东方,因此未来的竞争和冲突是可以预见的。
从大欧洲到大欧亚大陆
北极地区的八个国家可分为两大阵营,即拥有北极地区约一半面积的俄罗斯和其余七个国家。瑞典加入北约后,这七个国家都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可靠合作主要建立在克服冷战后不同欧洲概念之间的冲突的基础上。双方从未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由此产生了对新欧洲的两种对立观点。俄罗斯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欧洲共同家园构想”设想了一个包容性的欧洲,消除欧洲大陆的东西分界线,但西方则选择通过扩大北约和欧盟吞并除俄罗斯之外的所有国家,将分界线转移到东方。
1994 年1月,比尔·克林顿总统警告说,北约的扩大可能会 “在东西方之间划出一条新的界线,造成自我实现的未来对抗的预言”。尽管如此,克林顿还是支持扩大北约,这意味着拒绝1990 年《新欧洲巴黎宪章》和 1994 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原则的关键条款。这两份文件都呼吁在欧洲实现“不可分割的安全”——没有分界线。据克林顿政府国防部长威廉·佩里称,政府承认北约的扩张会破坏与俄罗斯的和平,但克林顿周围的政治核心圈子认为俄罗斯太弱,“谁在乎俄罗斯怎么想,它只是个三流大国”。
俄罗斯推行其包容性欧洲安全架构计划,直到2014年2月,西方支持的乌克兰政变标志着大欧洲项目的消亡。更广泛来说,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时代以来长达三百年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已经结束,莫斯科已经开始在东方寻找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反抗美国的全球霸权,寻求技术和工业领导地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重新划定国际贸易动脉,并创造新的金融影响力工具。
这对北极合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早些时候俄罗斯将北极视为“大欧洲”更广泛项目的一部分,那么现在它已被纳入大欧亚伙伴关系。俄罗斯在北极的巨大能源资源不再与欧洲经济联系在一起,现在将成为中国和其他东方工业巨头的发展动力。
同样,北方航道将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中实体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打破美国海军对国际海上运输走廊的控制成为可能。中国将其称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的“冰上丝绸之路”。印度也将目光转向北极,将其作为“金奈-符拉迪沃斯托克”走廊的延伸。这种巨大的经济转型越来越多地由非西方技术、船只、保险、投资银行和货币来组织。随着经济基础设施的去美国化和转型,我们有理由期待北极地区体制框架发生变化。
北极合作在西方为中心的机构中的瓦解
在力量平衡中,合作通常意味着通过相互妥协来协调主权平等国家的利益。在单极时代的力量不平衡时期,合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被期望做出单方面的让步。西方提倡主权不平等制度,承担了具有文明使命的政治主体和传教士的角色,而俄罗斯则在很大程度上沦为政治客体和文明接受者。用教育学的语言来说,这种合作意味着西方通过惩罚“坏行为”和鼓励“好行为”使俄罗斯社会化。这种主客体或师生关系的组织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俄罗斯在单极世界秩序中没有其他合作伙伴。俄罗斯只有一个选择:要么适应北约,要么孤立自己。
这种做法也改变了北极地区的合作,北约越来越多地在高北地区强调自己的地位。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于2019年在北极理事会上发表了一篇精辟的演讲,对俄罗斯声称拥有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和北方航道的专属权提出了质疑。美国不承认北极海域为内水,也从未批准允许国家主张专属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蓬佩奥的讲话招致了许多批评,因为北极理事会以前并不是一个发表侵略性冷战言论的平台。
其他北约成员国正在适应美国在北极地区进行更严重对抗的想法。挪威已决定在其境内建设四个美国军事基地,并同意北约国家在其北部地区增加军事活动,而芬兰已加入北约,瑞典也可能很快加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益军事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北极地区的合作。
北极国家决定暂停与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的合作,并以“不良行为”对其进行惩罚,使互利合作成为地缘政治的人质。甚至在与地缘政治无关的互利领域(如环境保护)也不愿意合作,这清楚地表明,现有的北极合作机制已不再可靠。
欧亚北极机构
俄罗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展与非北极国家的合作,并向西方国家施压,使北极地区重新回到互利合作的原则上来。发展金砖国家间的北极新机构有助于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为了确保北极地区依赖关系的有利平衡,俄罗斯已邀请大欧亚地区的各种合作伙伴参与北极开发。西方拒绝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合作所造成的真空可能会被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东盟国家的公司填补。由于地理现实和投资条件的限制,取代西方合作伙伴并非易事。至于不结盟国家,将它们纳入北极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克服欧洲安全集团政策中的零和博弈模式。在多极体系中,将冲突转移到北极的决定会因为商业活动转移到更可靠的合作伙伴那里而受到惩罚。
因此,多极化的欧亚北极建立了惩罚地缘政治博弈的机制。参与经济制裁或颠覆性政治举措的地区角色将逐渐弱化。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和俄罗斯不会摆脱军事对抗,但如果西方继续将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争端转移到北极地区,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翻译:朱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