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5月18-20日,北方论坛亲善大使、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培清教授应邀率海大极地战略研究团队出席“北方论坛-中国:北极保护与开发创新技术合作”论坛。“北方论坛-中国”是2023年10月北方论坛执行主席弗拉基米尔·瓦西列夫访问中国海洋大学时,经郭培清建议而设立;该提议得到了轩辕集团董事长薛兴发的大力支持,他建议在轩辕集团中俄新能源研究院举办论坛的首次活动。此次论坛正值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以北极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为核心议题,旨在加强国际间在北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论坛活动和学术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1.jpg

论坛汇聚了原俄罗斯联邦驻冰岛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安东·瓦西列夫,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行政长官艾先·尼古拉耶夫,北方论坛执行主席弗拉基米尔·瓦西列夫,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校长尼古拉耶夫•阿纳托利•尼古拉耶维奇,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北方论坛亲善大使、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娜杰日达·哈拉姆皮耶娃,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副教授伊琳娜·斯特列尔尼科娃,冰岛北极门户网站执行主任哈尔多尔·约翰松,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执行主任、海洋政策研究所所长阪口秀,韩国北方企业家联合会名誉主席金允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郭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亚东等来自中、俄、日、韩等多个国家的政商界人士和学者,就气候变化、永久冻土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北极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这是北方论坛近年来首次在俄罗斯境外举办会议,是北极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郭培清以“北极呼吁合作与和平”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当前涉北极国际会议众多,但现有的北极会议及机制普遍存在排斥俄罗斯的问题,世界需要包容性的北极治理机制;而“北方论坛-中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所有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共同讨论北极合作问题。日前,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中俄北极航道等合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图片2.png

论坛期间,师生团队前往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现场,近距离接触中俄合作的成果及活力。本届中俄博览会以“合作、互信、机遇”为主题,两国工业、农业、贸易、物流等领域企业和有关地方积极参展,重点聚焦在特色商品、人文艺术、青年交流、绿色食品等方面,展示中俄经贸合作成果并推介合作机会。此外,本届博览会设有“俄罗斯远东与北极发展部”等展区,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发展潜力。师生团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中俄合作潜力足、空间大,为今后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素材。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法学院博士生参加上述活动。

继哈尔滨会议之后,5月23日-28日,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王苒和法学院博士生高飞赴俄罗斯汉特-曼西斯克,受邀参加北方论坛青年论坛。海大师生走出去、讲出来,向世界展示百年海大风采,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北方论坛:

北方论坛(The Northern Forum,NF)是一个非营利性会员制国际组织,于1991年11月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成立,目前秘书处设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首府雅库茨克,其使命是提高北方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支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北方论坛遵循公共(公众)外交、独立平等、尊重国际法、非歧视和发挥多样性五大原则,旨在为地区领导人和代表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以应对共同的挑战,在该地区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并组织国际论坛和实施项目。当前,北方论坛拥有广泛的国际伙伴关系网络,是北极理事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的观察员,并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认可,是北极地区政、商界人士及学者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

 


通讯员:于诗雯 周众望 刘晓  图:唐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