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益增加的北极活动受到了该地区的利益相关者的欢迎。然而,有媒体和一些学术界的观点认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威胁了该地区的稳定。尽管中国没有北极领土,但中国单方面进入了该区域的制度架构体系,挑战北极国家的独特角色及其主权地位,而北极国家目前是通过对政治和经济操纵来确保北极航线和资源的安全。在未来,中国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包括可能在北极进行军事部署。
这些评论中大部分都是不精确的,并且大多都是推测,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在北极取得成就的途径和发展过程。同时,也缺乏中国如何以及为什么对该地区构成威胁的具体细节,也证明了这些从模糊的武断的评论得出对中国的评价,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式。显然,中国正在积极尝试改变其在东亚的权力格局。但是过早的探讨修正主义对国际体系的挑战对中国外交活动的整体性提供了指导。因此,在定义中国的北极活动为修正主义之前,重要的是应进一步分析中国参与北极的实际追求。
中国没有北极官方政策,因为北极地区在其更广泛的外交政策战略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在北极中国的政策重点是获取资源。但是北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利益,这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构建一个北极区域战略。中国学术界、媒体和军方,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热情和投入。
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起源于科学研究项目,特别是关于气候和地区性气候现象的研究。这些活动在过去的十年中显着增加,其中包括2004年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建立黄河站,2013年在上海创立中国-北欧研究中心,在冰岛建设极光站。同时中国也希望在加拿大建立一个北极研究中心,与芬兰合作建造第二艘科学破冰船。有些评论家也提出反驳意见,认为中国用科学事业来伪装其他更恶性的政治目标,但我们不应忽略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的事实,这促使中国进行了许多科学和气候的国际工作。
双边经济关系是中国北极活动的第二种方式。目前中亚、中东和非洲仍然是中国获取资源优先的地区,但北极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已经与中国进行了资源开发项目。其中,与中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是冰岛,2013年,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且中国在Dreki地区获得了第一个石油勘探许可证。中国的企业,已经在矿产丰富的格陵兰投资数十亿美元。然而,这些双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担忧土地将用于其他目的,且中国经济强势在格陵兰岛投资已经引起了冰岛的忧虑,包括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输入(言过其实),使得冰岛议会拒绝了中国开发商的土地购买交易。中国也进入了加拿大和俄罗斯的能源市场,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在北极资源的后续开发活动中缺乏资金和合作伙伴。但加拿大和俄罗斯与北欧国家相比,对中国在北极的经济活动更加具有警惕性。然而,中国在这些偏远地区(特别是格陵兰)的投资的能力和意愿,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能获得利润丰厚的回报,这也促使许多北极利益相关者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尽管对当地政府关系和整体环境以及劳工标准存在担忧。
最后,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进入北极治理结构体系,且接受作为一个合法的和非威胁性的利益相关者。在经历两次失败后,2013年,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一个亚洲国家)作为永久观察员进入了北极理事会。尽管没有投票权,但永久观察员可以参加会议讨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小组。其中加入北极理事会,中国(和其他申请者)必须满足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承认“努克标准”,包括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地位和对北极事务的责任;承认他们的主权和主权权利;并认识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北极事务管理的主要法律体系。这一做法显示出中国愿意遵守区域制度的规则和条件,也缓解了北极各国对中国积极进入北极的关注。
尽管如此,中国领导人也断言,北极具有一定的跨区域性的特点,这需要非北极国家的参与(其他亚洲国家也同样认为),且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有合法角色参与其中。尽管在北冰洋沿岸国家在扩展海洋区域等议题中,中国可能被边缘化,但中国已成为决定北极区域结构的一部分,不需要再重新创造平行的组织和机制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此外,与将中国描绘为一个独断的、好战的局外人相反,中国的行动已经通过法律和正当的渠道进行,包括参与一个较低的和非侵入性水平的区域政治结构。需要承认中国和一些北极国家在海上权利问题和非北极国家在区域治理中的作用之间的差异,很少有证据能够表明中国在上述问题中有更加积极的追求。此外,北极地区是一个稳定的区域,且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不断进步的规则约束的地区,包括两个世界核大国,且没有战争和失败的国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中国参与北极活动的途径和过程,影响中国在未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更符合其更广泛的外交政策目标中提到的多样化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商,保护贸易路线安全,并随着大国地位和影响的增强,在全球和区域治理中承担更积极的责任。猜测中国在北极具有“侵略性”的姿态,无疑是对在北极地区崛起大国的行为的不准确的讨论。
作者简介:Adam P. MacDonald,独立学者,主要研究加拿大对亚洲的外交政策、中国海军发展、以及缅甸政治转型。
编译: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