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俄罗来说,北极仍然是一个战略上的优先事项,许多人担心普京会用武力来保护北极。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能源优势是俄罗斯恢复其应有国际地位的一个基石。能源为国家计划提供财政支柱,能源管道是控制邻国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果俄罗斯继续通过欧洲管道寻找石油,那就必须到北极进行进一步探索。[详细]
2016-01-28
虽然在地理上中国离北极很遥远,且并不是北极国家,但其自身的力量正在使中国成为一个北极参与者,且越来越成为北极地缘政治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在政府层面上,北极地区在过去十年中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非政府层面上,中国已经摆脱了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过多牵扯。中国对北极的兴趣主要是地缘经济。在某种层面上,地缘经济是一个贸易问题。[详细]
2016-01-2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北极在内的概念,但是北极的监管成本要远远超过地球的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然而对于许多来自地球南部的环境学家来说,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停止发展,这是不可接受的。在这四十年里,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北极其他地方的原住民和非原住民一直在为使国家权力下放而斗争。只有经济上实现自给才能将法理上权威转变为事实上的民族自决。我们这些不生活在北极的人是没有资格侵犯这一权利的。[详细]
2016-01-07
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发布任何官方的北极战略、政策或白皮书,这表明对于中国而言,该地区并未成为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其政治议程也还不够高。中国在北极的目标将会补充 “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是一个主要的石油消费国,而俄罗斯则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国,他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中国在中亚地区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亚的重要目标,即利用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供应商的垄断地位阻止中亚石油出口绕过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系统。就北极圈目前的利益而言,还不足以让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产生对抗。[详细]
2015-12-24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上,北极原住民代表团的代表Okalik Eegeesiak在国际原住民展厅的开幕致辞中谈到了在快速变化的北方地区生活的经验。 COP21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释相应的人权,将其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接下来谈判的重点相结合,因为气候变化对于北极原住民的影响是迅速而危险的,这不仅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提供动力,而且也为所采取的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在任何达成一致的气候协议下,解决适应(Adaptation)问题、损害问题和损失(adaptation and damage and loss)问题、北极恢复能力问题上需要什么资源、能够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第三部分,将解决创新性缓解措施、气候财政和北极资源在“2℃”目标中发挥的作用。[详细]
2015-12-17
就北极渔业问题进行持续谈判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但各国似乎更专注于开发北极自然资源,而不是给予应有的保护。会议积极的方面是与会者确定了针对北冰洋核心区渔业需要一个预防性的方法。然而,会上的政策建议并不能完全反映情况的严重程度,也没有给予与会国家相应的参与机会。 达成一项管理在变暖的海水中或在此前非捕捞区的北冰洋核心区中捕鱼的协定,并不足以保证整个北极生态系统能够得到保护,能世代绵延。鉴于北极的生态脆弱性,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环境保护。[详细]
2015-12-10
本文分为两部分,探讨了现存的挑战和必要的解决办法来缓解气候变化给北极地区造成的影响。第一部分介绍了北美洲北极地区“我们已经造成的损害”的纵览。COP21开始时,它将提醒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环北极地区社区正处于危机之中。第二部分将会探讨“避免造成不可逆转伤害的办法”,这是在气候大会召开的两周时间必须要做的,并且更进一步,需要确保完善北极社会,支持北极社会通过国际适应性融资来提高复原力,以及努力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低于2℃的目标。[详细]
2015-12-10
北极国家和他们各自的海岸警卫队面临着不断上升的压力,与邻近海岸警卫队合作——通过正式建立的北极海岸警卫论坛能够为这些挑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尽管国际合作还有很多限制因素,北极距离的遥远,海岸警卫队之间多样的授权和优先性,以及关于俄罗斯造成的艰难的政治环境,限制了北极海岸警卫论坛能够达成的目标。在大量的北极机构中,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一个探索更深层次合作的舞台,是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前就进行解决的方法,增加了各国管理北极地区的方式,在理念上迈出了从会议室到实际操作和实践行动的一步。[详细]
2015-11-19
在北极问题上,德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正在变得越来越活跃,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北极地区更好的创建交流网展示自身国际角色(so doing are not only creating networks with international actors in the Arctic,)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德国政治、科学、社会领域的合作和发展。针对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所有的北极参与者都应该加强合作。最后,鉴于全球气候系统的联系性,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变化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遥远的北方,恰恰相反,诸如气候变化等问题,其产生的影响极有可能会涉及到处于中纬度地区的我们。[详细]
2015-11-19
近年来北极成为国际热点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北极治理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种种方案,主要有“南极模式”、“制度综合体模式”和“海洋法公约模式”等,但这些方案面临着实施层面的各种挑战。北极治理的国际探讨虽然没有结论,但北极治理的实践已然前行: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区域性国际机制的不断强化,冰区航运管理规则的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北冰洋核心区的渔业管理讨论对国际社会敞开。这些实践表明,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在很多领域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具体领域的治理可能优于全面的综合涵盖,“领域化”比“区域化”更具可行性。[详细]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