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五个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作为观察员加入了北极理事会。自那时以来,他们的北极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2013年,北极理事会做出了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决定,允许六个新的正式观察员加入该组织,其中五名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第六个是意大利)。此举标志着正在进行的北极事务国际化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包括亚洲政府在内的更多政府正式认识到该地区新兴的经济、科学和战略价值。

十年后,几个亚洲国家的政府发表了白皮书,阐明了他们在高北地区的利益,包括经常被分析研究的中国2018年北极政策文件,其中强调了其所谓的“近北极国家”的地位。

由于气候变化的压力和俄乌冲突的战略溢出,北极地区的政治本身也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在2022年初,北极理事会七个西方国家成员事实上退出了北极理事会,也使包括“亚洲—北极五国”在内的观察员陷入困境,因为该理事会是非北极国家政府了解区域事务的主要窗口。

最近在东京举行的“北极圈日本论坛”(Arctic Circle Japan Forum,ACJF)上说明了这些变化的影响。主要发言人包括来自五个亚洲观察员国的政府代表,他们详细介绍了他们未来在远北地区的参与计划。一个共同的主题是需要深化与北极政府和组织的关系,并确保随着该地区发展新的合作形式,使亚洲的利益得到反映。此外,由于理事会的未来仍存有疑问,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外交形式,使亚洲政府更直接地参与到北极地区。

中国在这一地区继续获得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中国在北极的最终目标的争论一直存在,部分原因是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以及美国怀疑“一带一路”向高纬度地区的扩展对北极安全构成了挑战。中国的北极高级官员高峰也明确表示,如果没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八个北极国家的参与,中国将很难继续与北极理事会合作。

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扩大其北极利益的亚洲政府。日本认为高北地区对其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区域研究领域的贡献者。一艘尚未命名的日本新破冰船计划于2026年部署,官方代表强调该船将成为国际科学合作的平台,特别是在北极理事会工作组的支持下进行的关键研究,亚洲五国贡献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东京还将其更广泛的外交政策议程与其北极事务相匹配,包括在其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愿景”中所阐述的将高北地区变成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法治空间的呼吁。岸田文雄政府强调海洋治理的连通性和重要性,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修订日本2018年的海洋政策基本计划和2015年的北极政策。

韩国还关注着一个广泛的北方科学计划。韩国于2021年启动了KPS卫星系统项目,并正在建造一艘新的破冰船(预计在2026年),以取代目前的Araon船,并改善进入两极的通道。作为北极理事会六个工作组中五个工作组的坚定贡献者,韩国寻求在北方环境保护项目上进行更多投资,包括解决微塑料问题。尽管北极理事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这个问题,但韩国将分配更多资源来应对北极及周边地区的塑料污染威胁。

新加坡除了在海上航运方面有广泛的利益外,还宣布它致力于通过投资开发保护海岸线的综合系统的举措来应对海平面上升。它还强调了保护北极本土文化和动物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保护停留于新加坡的北极候鸟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还涉及到港口当局之间的合作,在石油泄漏问题上进行机构间协调,这是一个可怕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环境,而且还影响到活跃的航运水道,从而影响到海上安全。

印度在成为北极理事会的“安静观察员”(quiet observer)多年后,也在寻求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极地能力的空间,在2022年发布了其第一个北极政策,并将北极研究与对喜马拉雅地区的长期研究联系起来,该地区通常被称为“第三极”,是今年年初在阿联酋阿布扎比(Abu Dhabi)举行的独立北极圈会议(a standalone Arctic Circle conference)的主题。印度官员强调了该地区经济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在ACJF提倡练习瑜伽,作为团结北极地区人民的一种方式。

自2015年以来,中国、日本和韩国一直试图建立北极外交三边对话,重点是科学合作。以前的联合声明呼吁采取改善研究协调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具体行动。2019年之后,由于疫情,谈判被搁置,但目前尚不清楚对话将如何以及何时恢复,特别是考虑到最近三国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脆弱。然而,在此次东京会议上,三国政府的代表支持恢复会谈。

总的来说,ACJF再次提醒人们,尽管高纬度地区正面临着大量的安全挑战,但亚洲在北极地区国际化方面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ACJF成立于2013年,旨在具有包容性,为非北极地区的行为者提供一个与北极地区政府之间以及彼此之间对话的舞台。此后,它表明了支持科学合作的重要性,以应对北极的挑战,而不受政治障碍的影响。在北极理事会地位仍不确定的情况下,这类第二轨道活动以及双边会议将使亚洲各国政府能够继续参与北极地区的活动。

尽管已经取得了十年的成就,亚洲—北极外交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极理事会将如何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棘手的外交分裂中运作。随着挪威在今年5月担任理事会主席,亚洲观察员国政府表示,希望这次交接能成为思考理事会工作和优先事项的窗口。

在ACJF上,亚洲—北极大使和代表呼吁加强对先前倡议的沟通建设,包括通过特定的大使馆,以传达有关其北极利益的重要信息,恢复联合项目,寻求新的项目,以及以越来越包容的方式促进北极理事会工作的发展。在亚太安全日益令人担忧的时刻,北极仍然是一片绿洲,亚洲各国政府可以共同申明其保护世界上最脆弱环境的承诺。

 

作者简介:

Wrenn Yennie Lindgren是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UPI)的高级研究员,也是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Swed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UI)的副研究员。

Marc Lanteigne是位于特罗姆瑟的挪威北极圈大学(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UiT)的政治学副教授,也是北极新闻博客“Over the Circle”的编辑。


 

翻译:王佳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