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正在北极进行战略调整。华盛顿需要注意。
随着美国空军发布新的北极战略,重点关注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现在是时候提出疑问:俄罗斯和中国有多少合作来促进北极的开放?从力量投射到航行自由,再到与北欧主要盟友的关系,这将如何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对北极观察人士来说,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为美国决策者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首先是在6月中旬,俄罗斯对北极研究院院长提出刑事指控,称其为中国情报机构工作。虽然间谍案尚未落定,但俄罗斯特使兼北极理事会高级官员尼古拉·科楚诺夫(Nikolai Korchunov)公开支持美国将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赞成中国自称的“近北极国家”的立场。这些事件似乎表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仍存在裂痕。然而,它们不应掩盖俄罗斯仍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坚定支柱这一更大图景。准确理解中俄北极关系的性质,对美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北极合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近北极”的利益攸关方,俄罗斯将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作为非北极国家,中国需要一个北极国家来促进自己在北极的活动。在美中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鉴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能力、存在、影响力以及“北极超级大国”的地位,莫斯科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毕竟,俄罗斯拥有最长的北极海岸线,且有效管控了大部分北方航道,这是连接亚洲和欧洲港口的潜在通道。
其次,中俄两国对彼此的需求本质上并不对称。在北极地区,俄罗斯将目光主要投向了中国的融资,目的是使其欠发达的极北地区,尤其是北极北部地区商业化。但对中国来说,商业考虑是次要的,首要任务是使作为非北极国家的中国在北极的存在合法化。在满足俄罗斯对融资和投资需求,为俄罗斯远北地区创收的同时,还可以建设加强中国影响力,这两个目标是互补的。
再次,中俄在北极的合作迄今只存在于经济、科研、治理、航海等领域,军事合作的可能性偏小。当俄罗斯继续在北极加强其从港口到机场的军事存在时,中国在北极的活动一直表现低调,将科学研究(也可以提供宝贵的情报机会)、治理、能源和航运置于硬安全问题之上。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不希望自己成为俄罗斯在北极的传统军事优势的挑战者,还因为中国目前尚未拥有能够在北极展开行动的有效军事力量。只要中国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北极就不会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因为俄罗斯是中国的盾牌和保护者。这使中国能够坚持对北极采取非威胁性方法。更有可能的是,中国将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北极版——继续在北极推进软实力,并密切关注俄罗斯的双重用途和混合能力发展。
但这种局面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将永远一致。最大的分歧在于俄罗斯对北方航道作为其领海的定义和管理。中国对于俄罗斯对其权利的广泛解释,以及俄罗斯侵犯中国在北方航道的通行权一直保持沉默。中国专家认为,俄罗斯对外国船只,特别是外国军舰在北方海域的严格限制直接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然而,考虑到俄罗斯在北极航行规则方面的天然优势,中国等非北极国家仍需通过磋商来维护自身权利。
从经济上讲,中俄两国在远北发展问题也面临着持续斗争,这使得“冰上丝绸之路”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蓝图,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尽管有人认为利用北方航道进行运输更有效率,但由于缺乏可行的基础设施,其商业潜力受到限制。尽管俄罗斯希望中国进行此类投资,但这些项目缺乏商业盈利能力,且俄罗斯不愿承认其所有权,这仍然阻碍了实际进展。鉴于未来有可能继续进行北方航道定期航行,中方并不急于投资北方航道,尤其是在俄罗斯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此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随后的油价下跌更加削弱了北方航道的吸引力,至少目前如此。较低的燃料成本使得俄罗斯在保险、航行、破冰以及搜救等方面的成本不如以往具有吸引力。
然而,利益不同并不能否定中俄双方正在扩大和深化北极合作的事实。中国加大了对俄罗斯远北地区的投资,首先是2016年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现在是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此外,两国在2016年和2018年开展了联合研究计划,并有可能将这种做法规范化。虽然双方存在摩擦,诸如俄罗斯对中国意图持怀疑态度,以及中国对俄罗斯扩大行政控制的抱怨,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摩擦并没有阻碍两国合作的发展。
美国应该密切关注这些事态的发展,利用其北极大国的地位来强化关键关系,并进一步疏远中俄在北极地区的联盟。美国空军最近发布的北极战略的支柱之一是“与盟友和伙伴在北极的合作”,这并非偶然。尽管有这些良好的意愿,但美国近年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参与北极事务。
美国应该立即开始利用北极理事会这样的国际论坛,与加拿大、挪威、冰岛、丹麦(也是北约成员国)以及瑞典和芬兰等北极盟友分享其对该地区和平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研究甚至联合政策规划,美国及其盟国可以增强对中俄北极合作影响力的威胁意识。这样做将有助于制定和阐明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潜在的联合行动。因此,美国政府应该优先考虑与北约盟国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合作来应对中俄在北极的活动。
此外,美国应该继续强化自己在北极的存在,以对抗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日益增长的合作,合作范围从破冰船到外交手段,再到对永久冻土塌陷、海冰融化、海水变暖重启科学合作。在格陵兰和冰岛重建基地(这些基地可能在冷战后被过早地关闭)以及在格陵兰建立领事馆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美国最终任命了北极大使,来填补一个已经空缺几年的职位。美国还应与对北极研究和观察感兴趣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主要亚洲盟友进行联系。
尽管中俄双方在具体技术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在北极的战略结盟,为中国进入该地区铺平了道路,即使中国是“非北极”国家。美国在北极的战略需要考虑到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了解俄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对维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俄罗斯即将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有机会进一步将中国带入该地区。
谢里·古德曼(Sherri Goodman)是大西洋理事会董事会成员,曾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负责环境安全)。
孙韵是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翻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