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海陆是地球上最后几个重要的边界之一,蕴藏着世界上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的30%。在所有对北极感兴趣的国家中,俄罗斯联邦已经投入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确保其在北极地区的主导地位,而且俄罗斯最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力推进其对北极领土主权的主张。迄今为止,俄罗斯在该地区的行动没有受到阻碍。美国与其对北极感兴趣的盟友必须加强接触,以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及北极丰富的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

俄罗斯正面临一场能源危机——高油价下,利润巨大、自由流通的油气时代正在结束。随着油价暴跌和各国开始寻找替代能源,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发现正在放缓。全球勘探钻井在2015年下降了20%,在2016年进一步下降。俄罗斯的“荷兰病”(Dutch disease,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没有停止的迹象——油价增加10%则使俄罗斯的净出口提高约8%,尽管最近能源对俄罗斯GDP增长的影响减弱,但这一效应仍持续存在(截至2017年,能源仍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5 - 30%,以及政府收入的37%)。因此,俄罗斯很有可能继续努力推动新能源储备,而且随着俄罗斯对外交途径失去耐心,其可能会付诸武力。

1997年俄罗斯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早在此时,它就明确了其在北极的野心。2001年俄罗斯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声明,要求延伸大陆架,这远远超过俄罗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这一声明此后导致了持续的争议——该声明最初在2002年被驳回,俄罗斯又多次提交。每次联合国都要求有额外的证据来支持这一激进的主张。

俄罗斯可能会付诸武力来实现其主张,进行近年来第二次的领土吞并(第一次为克里米亚)。随着联合国不断驳回俄罗斯扩张领土的主张,俄罗斯越来越有可能会付诸武力。俄罗斯没有轻视北极对其政策目标的重要性。克里姆林宫在2008年名为《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的战略报告中明确阐述了其北极战略,强调2020年之前北极必须成为俄罗斯“首要的战略资源基地”。

美国必须为俄罗斯吞并大片北极领土的可能性做好准备。与其他任何一个北极国家相比,俄罗斯早已准备好应对冲突。俄罗斯拥有40艘破冰船(包括4艘核动力破冰船),而其他所有北极国家的破冰船总量不到30艘。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基地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包括16个深水港口,13个装备有S-400导弹系统的机场,以及配备核弹的战斗机。最后,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在训练服务北极的部队,包括8万名士兵、水兵和飞行员,以及200多架飞机和驾驶驯鹿的特种作战小组。

美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来北极资源和控制权竞赛带来的挑战。美国最近的北极政策是2013年在奥巴马政府的领导下制定的,其目标是“推进美国的安全利益,追求负责任的北极地区管理,加强国际合作”。然而,除了这些热情洋溢的言辞之外,美国在实现具体目标方面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明确提出治理自然资源和航道的具体政策和在该地区竞争性的政治主张。但美国在北极地区有许多对付俄罗斯的政策选择。

美国应该首先鼓励北极理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与其成员国合作加强理事会作为一个合作组织的潜力。必须承认的是,北极理事会迄今为止基本上是一个行政的和象征性的机构,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只能处理“软安全”问题。然而,北极理事会是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并发展合作框架的最直接的途径,它被赋予了处理安全问题的任务,必须扩大北极理事会并授予其解决“硬安全”问题和争端的权力。美国还应致力于与联合国就北极安全及边界问题进行合作,例如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北约是美国对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进行更强硬反击的另一种选择。北约在北极战略上具有吸引力,因为它允许多边的军事方式,将其他现有的北极力量聚集在一起来对抗俄罗斯。除芬兰、瑞典和俄罗斯外,所有的北极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利用北约现有的力量结构,很可能是直接对抗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军事扩张唯一可行的方法,尽管这种直接的军事战略有可能加剧北极地区的紧张局势,甚至促使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对峙。

最后,与中国结盟可能会给美国带来一个难得机会,实现多个地缘政治和经济目标。作为北极竞赛的一匹黑马,中国一直在寻求其“近北极国家”地位的合法化,尽管它自己并没有北极领土。中国在极地科学、技术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雄心,中国也有自己的气候问题。特别的是,中国认为北极是一个“全球公域”,小部分国家不应该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美国和北极理事会应该考虑支持这一立场,以其作为化解冲突,或建立广泛的环境共识来保护北极地区的努力的一部分。

北极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美国已经在这场竞赛中远远落后了。然而,美国正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主导地位,防止一个军事化的北极出现,并指导这一全球能源和科学探索前沿阵地的发展。在北极的繁荣时期袖手旁观将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并可能导致21世纪国际格局给美国的领导地位带来更多的挑战。

 

翻译:李晓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