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罗斯为适应寒冷天气作战组建新队伍、配置新设备、配备新武器,不断加强其北极军事存在,美国陆军也开始逐步转变资源配置,提升自身作战能力——虽然美国落后于其北极同盟,并且无法为北极的潜在战争进行大规模训练或提供军队。

曾被认为几乎无法接近的北极区域随着极冰融化逐渐开放,随之而来的是航运交通、自然资源的竞争及潜在的土地资源掠夺,一些专家认为新一轮冷战即将开始。

最近几年,加拿大、挪威和俄罗斯调整关注点,着重提升、发展其在北极的相关能力。三国与丹麦、芬兰、瑞典、美国、英国等邻国相互间形成不同程度的竞争,均主张享有北极资源。

事情不总是如此。

就在2012年,Siemon Weizeman等专家与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分析了俄罗斯、美国和其它北极国家间的协同努力。

美国国防部2013年发布的《北极战略》中,还几乎没有提到俄罗斯。

然而,2014年俄罗斯挑起乌克兰战争后,各国领导人改变了对俄罗斯原有北极角色的看法。当时,俄罗斯已经开始向北极调配资源。2014年《俄罗斯联邦军事准则》(2014 Russian Military Doctrine)首次增添了“保护俄罗斯北极利益”的任务。

阿拉斯加国民警卫队(Alaska National Guard)总指挥少将Laurie Hummel 6月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举行的保护北极利益会议上表示,目前,任务包括建造多达40艘重型破冰船、十几个飞机场、16个深水港、范围广阔的战术空中力量、专门的训练中心,为伞兵、反恐、电子战争及该地的其他武装力量设站布点。

包括俄罗斯海军步兵和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两个陆军旅的地面部队目前负责守卫北方航道(Northern Sea route)。

Hummel表示,各部队由最近成立的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Russian Arctic Strategic Command)领导,部队间紧密配合,相互联系。

此外,她认为,虽然中国与北极并不接壤,但中国对北极仍抱有“雄心”。中国意欲开发海上航线,为海运和渔场提供海上通道。今年一月份,中国发布了第一个北极战略,并命名为“冰上丝绸之路”。

文件集中关注了北极海上航道,并表明了基础设施及其它方面的合作目标。中国的北极战略与其在非洲的“一带一路”倡议颇为相似,旨在寻求伙伴关系,为中国提供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

中国政府力求与位于俄罗斯北部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立合作,该项目完工后一年可为中国提供数百万吨燃料。

以上事件连同其它因素迫使美国军方和政府主要领导人着手研究如何增强在北极地区的相关能力。

同时,Hummel在威尔逊中心会议上表示,“我们国家是时候为北极地区发布一个综合性的总体战略了。”

 

转移重心

目前,美国陆军中的美国驻阿拉斯加陆军(U.S. Army Alaska)被归入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该陆军联军由现役军人、国民警卫队员和预备役军人组成,总人数仅为2.5万人,约占整个军队人数的2.5%

最近几年,美国陆军加强北极军队训练,其中包括2014年的空中作战演习、2015年的装甲车部署演习以及2001年以来,美国陆军第75团(75th Ranger Regiment)第一次返回阿拉斯加接受训练。

2016年起,北部作战训练中心(Northern Warfare Training Center)每年在北极地区训练约1400名士兵。

过去十年间,在阿拉斯加的北部作战训练中心受训的士兵人数:

寒冷天气队长培训课程——3025

寒冷天气示向课程——1188

军事登山基础课程——1440

军事登山高级课程——150

山地作战示向课程——360

军事滑雪课程——36

全项目共计(不完全统计)——7100

北部作战训练中心专注于小型化部队单位的训练,在真实的寒冷环境中培养训练小队队长,并提供登山技巧训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言人John Pennell表示,该训练中心很少进行大型部队单位的训练。

在其它训练场地也可受训,虽然这些区域被更精确地划分到亚北极区而不是北极区,这一划分具有深刻寓意。

位于纽约州的德拉姆堡(Fort Drum)是美军第十山地师的大本营,2015年,该地从第五区被重新划分到第七区,使其与阿拉斯加州温莱特堡(Fort Wainwright)和佛蒙特州杰里科(Jericho)的伊森·艾伦训练营(Camp Ethan Allen)位于同一行列。

这一改变促使该地额外获得了1250万美元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也有一些军队经费用于驻扎在德拉姆堡、温莱特堡和意大利的士兵,升级其个人装备,购买手套、帽子、雪橇和雪板等新装备。

六月份,美国陆军向相关行业发布需求信息,计划建造可在零下50度低温下工作的雪地用车。

被称为联合全天候全地形支援车(Joint All Weather All Terrain Support VehicleJAASV)的车辆将取代服役数十年的小型单位支援车(Small Unit Support VehicleSUSV),后者是履带式车辆,通常只能承载一个步兵排。

 

多冷才是冷?

有了新设备,甚至是有了新车辆都不等同于有了可以在真实的北极环境中作业的队伍。美军山地作战训练学校(U.S. Army Mountain Warfare School)培训处负责人陆军上尉Nathan Fry向美国《陆军时报》(Army Times)解释道,不熟悉北极环境的人经常把以气候寒冷或高海拔为特点的“北部训练”与北极训练混为一谈。

但两者并不相同。

Fry提到,冰冻环境下工作正常的装置在零下50华氏度的环境下可能会完全失灵。

他知道真实情况。过去几年间,他一直是Guerrier Nordique团队的美国代表,在加拿大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呆过数周。

美国军方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有规律地全面探索了北极作战的相关事宜,Fry参加的训练于2012年启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重新温习过往经验的一个小规模尝试。

Fry表示,有更好的方式展现寒冷天气训练和北极训练之间的不同。

一些人认为,士兵如果能在零下10度的天气作战,那么他们在零下60度也能作战。“这一理解不正确,就像山区作战一样,情况非常棘手。”

Fry离开现役部队部分原因是他要去警卫队山区作战学校从事现在的工作,推动北极相关的工作和准备。

其表示,除了每年与美国驻阿拉斯加陆军举行的北极鹰演练(Arctic Eagle Exercise)和最近举行的德拉姆堡会议之外,北极政策没有太大改善。“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没有看到多少进步。”

但利益仍在。

Fry表示他的训练学校急需大量山地及寒冷天气相关的训练,而且他们也开始额外设置课程来满足需求。他们明年的日程安排正在被迅速填满。

尽管训练学校的山区和寒冷天气训练可以让士兵们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如何在极端天气中策划、存活和作战,但其关注点不是北极。

正常天气下简单的问题在极端天气下会变的愈发复杂——机器和人取暖及作业需要多少燃料?配车士兵或普通步兵的预期行进速度是多少?士兵的需水量是多少?士兵们带着装满5加仑水的水壶,但水结了冰,也无法使用。Fry说:“如果不能融化冰块,就不能喝水。缺乏燃料绝对会让一切活动停止。”

虽然一些寒冷天气训练教学生融雪取水,但融雪所得的水比融冰少很多。而且,与沙漠或森林环境不同,团队领导者必须事先计划融雪或融冰的燃料。

 

全都安排训练

而且从阿拉斯加、佛蒙特和纽约州完成的训练来看,大多数训练采用小团体战术性训练。

Fry说:“我们没有考虑到士兵个人能力的锻炼,我们没有测试每位士兵在寒冷环境下完成补给任务的能力。”

当士兵身处极端恶劣的环境时,他们随身携带的资源成了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源,而这就是问题所在。其指出,美国陆军或许可以效仿美国海军陆战队,后者与挪威人建立长期合作训练项目。海军陆战队每次派遣300名士兵去挪威参加联合拓展训练。最近参加训练的士兵数量加倍达到了700人。

Fry建议重视北极训练,要像陆军取得空降兵资格一样,设立技能资格标识(Skill Qualification Identifier)。识别码可以让军队领导更容易追踪、了解参加适当训练的士兵数量。这种重视的心态与整体以北极为重心的观点相结合,使其与进行空降训练相似,便于指挥官安排部队训练,强调技能资格,寻求更多训练机会。

比如,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就被任命为轻步兵分队。这就意味着虽然该部队士兵有机会接触山区训练,而且目前其指挥官着重强调“山区训练重回第十山地师”,但没有陆军训练优先顺序的指导,士兵的山区技能训练只能排在末尾。

Fry表示,像技能资格标识这样的小改变,就可以指导指挥官调整训练侧重及资源投入的侧重。“就像在第82空降师那样,是做靶场练习还是复习跳伞?他们不问缘由,全都安排训练。”

 

作者简介:

Todd South退役海军士兵,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具有十几年的写作经历,内容涉及犯罪、法庭、政府和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写作内容以多种形式出版。与人合作报道了当地帮派刑事案件的证人问题,并凭此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其为美国《军事时报》报道地面作战的相关内容。

 

    翻译:于玮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