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连接俄罗斯与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成为俄中两国在北极圈加强合作的最新典范。

该管道项目来自于两年前中国宣布的“冰上丝绸之路”战略(扩大了其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尽管中国将自己定义为“近北极国家”,但其对北极地区的长远需求仍在于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

2014年签订的价值4000亿美元的协议中,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力量”输油管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历史上东北燃煤区相连接。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大宗商品研究主管Scott Darling表示“(这条管道)使得中国进口货物多元化。这在边境都将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天然气,我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气渗透率将得到逐步提高。”

IHS Markit121日的报告中提到,对俄罗斯来说,该地区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因为同拥有成熟市场及多样化供给途径的南部地区相比,该地区“对高价天然气的承受能力较低”。

IHS表示:“向快速扩张的天然气市场出口新产品是该公司的增长战略,但欧洲市场仍将排在首位。”

路透社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预计该项目管道将在2020年最初供应46亿立方米,到2025年将满负荷供应38亿立方米。

Darling122日接受CNBC的“Squawk Box”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寻找一个便宜、清洁的替代品以满足其对能源的需求。

他进而补充到:“事实上,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当下所采取的行动是合乎逻辑的。当我们在谈论‘西伯利亚力量1’时,倘若他们能通过协商使价格更为合理,那么也能使“西伯利亚力量2”保持更长远的合作。”

“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买卖

斯特拉福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的东亚高级分析师Zhixing Zhang表示,作为获得北极丰富资源的回报,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注入资金。

他说:“截止目前,该合作仍侧重于能源开发。俄罗斯满足中国的资源需求,而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开发北极所需的资金”。

他指出,中国在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同时,其购买在该地区运营的项目及公司股份。

美国与欧盟的制裁使得俄罗斯难以获得外国资金的支援。当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变得越发脆弱时,该国商业领袖逐渐转向中国以寻求更多商机(尤其是能源方面的商机)。

斯特拉福战略预测公司工作的Zhang说俄罗斯希望能加快北极地区的交通与港口的发展,“这能为未来合作的扩张做充足的准备。”

他告诉CNBC:“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尤其是在中亚国家),俄罗斯在该地区的运输扩张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竞争的新舞台’”。

地缘政治之争

北极地区作为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及俄罗斯的近邻,其位于地缘政治和资源之争的中心。中国“近北极国家”的野心激怒了利益相关者。

5月份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对中国的“近北极国家”声明进行了质疑,并阐述了美国对中国立场的不满。继而,美国拒绝同意由北极理事会决定气候变化的要求,因而未能形成一个共同最终声明。

非营利性全球政策智囊团兰德公司的政治学家Stephanie Pezard 指出,这一切都表明“作为以前参与北极事务最少的国家——美国自信心的增强。”

2016年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Lyndon B. Johnson公共事务学院的Jeremi Suri教授表示:“北极是‘所有邻国都能进入,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控制它’。”

Suri补充说:“这就是使北极成为战略竞争源地的原因,北极提供了获得该水域资源的机会——尤其是石油与天然气……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垂涎的地区之一。”

一些国家已经在北极积极参与石油、天然气和矿物开采的活动。但是Pezard表示,由于各国依赖联合国的审核,因此部分争议地区的矿物“可能在几十年内难以得到开发”。

她说:“俄罗斯渴望对北方航道保持控制,因为其接近俄罗斯的一些军事与经济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俄罗斯主要收入的来源。然而,由于浮冰、极高的保险费用及其他障碍,在俄罗斯进行大量的航行活动也并非容易之事。”

斯特拉福战略预测公司Zhang表示,除了对丰富矿产的抢夺外,美国也越来越担心中国与俄罗斯将北极“军事化”的问题。

他说:“这种说法受到了大国复兴之间的竞争、对美国能力下降、国际活动增加及气候变化承认的推动。”

他补充说,“尽管有这些杂音,但美国在北极地区同中国和俄罗斯的争议仍十分微弱。但由于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变化,这种动力仍将持续下去。”


翻译:殷纯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