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极冰层继续融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日益升温,尤其表现在偏远而具有战略意义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边地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于挪威本土和北极之间,占地约6.27万平方公里。尽管地处高纬度地区,但由于受到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气候相对温和。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主权归属挪威,但其拥有独特的国际地位,赋予多个国家的公民特定的自由。其中,俄罗斯在这些岛屿上保持了长期存在。鉴于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人们担心俄罗斯可能会试图通过军事或混合手段控制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最近,俄罗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岛上运营的俄罗斯国有公司 Trust Arktikugol 宣布计划与金砖国家合作建立一个国际北极科学站。此举得到了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长的支持,表明俄罗斯有意在该地区扩大其影响力。

莫斯科多次重申其对该项目的承诺。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的纳塔利娅·戈卢贝娃(Natalia Golubeva)证实,国际北极研究中心的概念仍然是一个优先事项。就在这一声明发布两周前,挪威发布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政策白皮书,明确表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学中心(UNIS)将是在挪威主权下唯一获准在该群岛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

在摩尔曼斯克(Murmansk)举行的俄罗斯金砖国家主席框架下的海洋和极地研究合作工作组会议上,戈卢贝娃发表了上述言论。她强调,斯瓦尔巴金砖国家科学中心的进展现在取决于政治气候以及所有相关方支持和发展该倡议的意愿。

随着挪威和俄罗斯都主张各自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利益,该地区可能成为北极地缘政治的热点。随着冰层融化,风险增加,世界正密切关注这两个国家如何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地区进行竞争。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在斯瓦尔巴建立联盟和科学中心

俄罗斯正在加强其在北极的存在,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莫斯科计划在鬼城皮拉米登(Pyramiden)建立一个国际科学综合体,旨在让中国、印度、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被俄罗斯视为“友好国家”的金砖国家参与进来。在此之前,俄罗斯已于去年8月将挪威的地位从“不友好”降级为“非常不友好”。

作为1920年《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签署国,俄罗斯保留了在这些岛屿上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随着巴伦支堡(Barentsburg)的煤炭储量减少,俄罗斯正在将重点转向更广泛的学术活动,以维持其地缘政治立足点。这一举措不仅挑战了挪威在朗伊尔城(Longyearbyen)的斯瓦尔巴大学中心,也挑战了新奥勒松(Ny-Ålesund)的国际科学界,而中国和印度已经在新奥勒松积极参与北极研究。

摩尔曼斯克海洋生物研究所(MMBI),隶属于俄罗斯科学院,是在皮拉米登建立新科学中心的关键合作伙伴。MMBI的副科学主任丹尼斯·莫伊谢耶夫(Denis Moiseev)预计该中心将在今年投入使用。去年,MMBI与中国极地研究所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开展包括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内的北极联合考察。

俄罗斯在斯瓦尔巴的宏伟计划包括在皮拉米登建立一个主科学中心,并在格鲁曼特(Grumant)、科尔斯湾(Coles Bay)和巴伦支堡设立附属部门。研究将涵盖民族人文学、文化历史研究、古文书学和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全年为学生提供实地研究和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还将建立一个由友好国家的研究和教育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丹尼斯·莫伊谢耶夫强调,金砖国家中心将媲美挪威斯瓦尔巴国际大学(UNIS)。在摩尔曼斯克举行的海洋和极地研究会议上,来自金砖国家的5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突显了这一倡议的合作精神。

挪威与俄罗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利益竞争

挪威司法与公共安全部长艾米莉·恩格尔·梅尔(Emilie Enger Mehl)强调了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保持稳定治理并加强国家控制的重要性。她在朗伊尔城的一次演讲中强调,在全球变局中,需要采取可预测的方法来管理该群岛,挪威政府向议会提交的新报告中也阐述了这一点。

作为对挪威立场的回应,俄罗斯去年夏天宣布计划在斯瓦尔巴建立一个科学综合体。这一举措充分利用了俄罗斯根据1920年的《斯瓦尔巴条约》所享有的权利,该条约允许开发自然资源。随着巴伦支堡煤炭资源的减少,俄罗斯旨在通过拓展学术和科研活动来实现其存在的多样化。

为了应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挪威政府提议成立斯瓦尔巴科学办公室。该办公室将加强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科研管理,协调科研活动,并为国际科研界提供了一个联络点。该计划旨在确保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研究发展保持强有力和明确的监督。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强调了北极的战略重要性,称该地区大量未开发的矿产资源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虽然这些资源开采起来极富挑战且成本高昂,但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副总理就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管理方式向其发出警告。他强调,俄罗斯不会容忍任何削弱其在该群岛权利的行为,并将这一问题视为国家主权问题。这一声明反映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鉴于挪威和俄罗斯都在寻求维护自己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利益,而该群岛在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

地缘政治的变化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未来

Andreas Østhagen,Otto Svendsen和Max Bergmann就此问题撰写了一篇详细的评论文章。他们认为,曾经以合作为特征的北极政治已经严重恶化。冷战期间,尽管北约成员国挪威毗邻苏联,但地缘政治平衡避免了北极地区的冲突。双方开展了大量科学合作。然而,进入21世纪初,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极国家对北极的兴趣增加,重点关注经济发展和气候研究。与此同时,俄罗斯增加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2014年后,随着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Crimea),北极安全紧张局势加剧,而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加强了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的主张,对其他七个北极国家构成挑战。

Østhagen等人指出,这种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值得引起欧洲高北国家、北约和美国的密切关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这一位于挪威大陆以北650公里处、面积约为比利时的两倍的挪威群岛,就是这种紧张局势的例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边地缘政治的分析揭示了北极竞争的复杂性,突显了简单的冲突/非冲突方案的不足。

据他们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毗邻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上的俄罗斯北方舰队(Northern Fleet),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矿藏,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冰层融化有助于获取这些资源并增加航运活动。俄罗斯尤其关注北方航道的商业潜力,因为该航道提供了沟通欧洲和亚洲的捷径。

尽管人们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主权和法律地位存在误解,但根据《斯瓦尔巴条约》,挪威保留了“完全和绝对的主权”。然而,关于挪威是否遵守条约及其执行情况的争论一直存在。不满之声主要来自俄罗斯,集中在限制直升机使用、制定环境法规以及将卫星站用于军事目的等方面。

挪威的应对措施包括成立斯瓦尔巴科学办公室,以加强研究管理和协调活动。该办公室将与国际研究界保持联系,并编写斯瓦尔巴研究年度报告。俄罗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战略举措包括扩大学术活动和发展与金砖五国和其他“友好”国家的伙伴关系。俄罗斯副首相就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管理问题向挪威发出了含蓄的威胁,将其视为与乌克兰局势类似的主权问题,从而加剧了紧张局势。

尽管情况复杂,但处理像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这样的具体案例对于理解北极的地缘政治维度至关重要。挪威可能需要与盟国合作,澄清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法律和政治地位,消除对北约领土安全保障的误解。这种方法将有助于管理北极不断变化的安全格局,并防止歪曲事实。

俄罗斯在北极和斯匹次卑尔根的战略存在

自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点象征性地插上国旗以来,各国对北极资源的兴趣与日俱增。对于俄罗斯来说,北极不仅是潜在的化石燃料来源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舞台,而斯瓦尔巴就是俄罗斯感兴趣的关键地区。

皮拉米登是斯瓦尔巴的一个煤矿小镇,拥有世界最北端的列宁雕像冷战期间,这里曾是苏联的展示窗口尽管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煤炭产量微不足道,但苏联政府的目标更多是展示苏联的理想,而不是获取资源。

冷战结束后,许多居民离开了皮拉米登,但俄罗斯仍保持着在那里的存在。2019年,普京总统的亲信在那里成立了斯瓦尔巴委员会,表明俄罗斯对该地区的持续关注。如今,俄罗斯在该地区开展收集水和沉积物样本等活动,有助于使其在斯瓦尔巴特和更广泛的北极地区的存在合法化。

斯瓦尔巴仍有两个煤矿在运转。由于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危机加剧,挪威的7号煤矿将延长运营至2025年。另一个煤矿位于俄罗斯定居点巴伦支堡附近,反映了俄罗斯在煤矿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仍在努力维持其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立足点。

一些观察家认为,俄罗斯在斯瓦尔巴开展的科学和经济活动是出于潜在的地缘政治或军事原因而维持其存在的障眼法。挪威情报局就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核能力发出警告,并强调莫斯科将西方军事活动视为一种威胁。

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几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内的七个国家均在北极圈内拥有领土。推动这些国家合作的北极理事会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暂停了活动,标志着北极合作的终结。

自俄乌战争以来,由于制裁和能源匮乏,自然资源变得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保持北极地区的存在对俄罗斯获取这些资源至关重要。斯瓦尔巴作为俄罗斯堡垒战略的一部分,靠近科拉半岛及其海军和核资产,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控制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对保护莫斯科在该地区的利益至关重要。然而,挪威及其大西洋盟友不可能允许莫斯科在该地区肆无忌惮地实现其战略野心。鉴于此,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有望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争夺的焦点。

 

 

翻译:周佳慧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