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一向是合作伙伴。他们的“特殊关系”从苏联解体的时候开始建立,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事件后迅速发展。英国下议院国防特别委员会主席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是“一个联盟”。

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的关系主要集中于经济和外交方面,此外还有一些有限的军事合作。中国拥有资本,俄罗斯拥有资源。俄罗斯还拥有中国所需的参与北极机制的机会。然而,尽管两国的合作有成功的地方,但是“龙与熊”联盟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互相猜忌仍然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威胁。

联合项目和合作

俄罗斯和中国最近建成了“西伯利亚力量”输油管线,该项目投资4000亿美元,将俄罗斯东北地区生产的天然气运输至中国吉林省,吉林省目前多是使用煤炭作为能源。“西伯利亚力量”项目的成功,促使“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也进入讨论阶段。这条输油管线占据了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开发资源所需投资的中俄北极联盟项目的半壁江山。

中俄北极联盟的另一重头戏是参与北极治理机制的机会。两国的气候研究专家去年达成了建立联合研究站的想法,尽管项目明确其目的是研究高北地区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但是该研究中心具有双重目的。中国政治家艾力更·依明巴海(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借此机会重申了中国在北极地区作为“近北极国家”的合法权益。中俄的民间北极合作无疑促使中国在北极的存在常态化。

矛盾之地

俄罗斯将北极看作国家安全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部分。因此,俄罗斯联邦政府极为警惕有人无限制的进入俄罗斯人迹罕至的远东地区。俄罗斯的北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投资,但中国不愿在没有获得实质控制权的情况下与其合作,这个问题阻碍了中俄联盟的进一步联合。

中国的“近北极国家”利益虽然得到了俄罗斯的认可,但是对于俄罗斯联邦的主权来说仍然是一个实质存在的威胁。中国取得了现有北极机制的重要参与权,但是俄罗斯强烈反对建立新的、更广泛的北极治理机制。克里姆林宫多次强调,如果出现威胁性的行为,“观察员身份可以重新进行审核甚至是撤销”。上个月,俄罗斯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指控俄罗斯的北极高级研究员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对其的指控的消息是在普京总统推出“北极2035”政策(《到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基本原则》)的几个月后。

外交分歧

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寻求在北极地区的其他合作伙伴。北京在努力与其他北极国家建立牢固的双边关系。随着克里米亚事件逐渐淡出,俄罗斯在重新发展与重要的欧洲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此外,俄罗斯还继续拓展与其他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日本和韩国的合作。

对抗“龙与熊”

尽管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坚决反对放松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是放松制裁是打破“龙与熊”联盟,并促使在北极地区美俄关系正常化的最显著的方法。2012年,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表达了对于俄罗斯成为中国“资源附属物”的担心。尽管如此,自那时起,中俄联合基础设施项目的数量大幅增长,俄罗斯远东地区期待并欢迎中国的投资。但是,现在中国享有的特权正逐渐构成对俄罗斯主权的威胁。俄罗斯在没有其他替代选项的情况下,可能会继续深入强化“龙与熊”的联盟,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自由和公平的北极。


翻译:厉召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