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由于其广阔的地理环境、北冰洋沿岸国家中相对较多的人口、最长的海岸线和在世界事务中强大的地位,在北极政治中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然而,许多其他国家也有地理联系和历史、地质甚至重叠的权利主张。北极冰川的融化创造了新的海上航线,连接了北美、亚洲和欧洲。该地区拥有地球上30%的天然气和16%的石油资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存在使北极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极冰川的融化度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北极海冰正在以超出气候变化模型预测的速度融化。北极的主要管理机构北极理事会由8个北极沿岸国家、6个工作组、6个永久参与者和38个成员国组成。北极的治理长期以来一直由拥有北冰洋海岸线的北极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进行。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改变了该地区的许多动态。

在美国和欧盟实施多项经济制裁后,最近俄乌冲突经济前景恶化。丹麦、加拿大、冰岛、芬兰、瑞典、挪威和美国发表了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联合声明,称这也是对北极合作的严重阻碍。他们拒绝参加俄罗斯主持的会议,并暂停参加北极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此举极大地在该地区孤立了俄罗斯。

与此同时,中国正试图寻找方法来减少其贸易路线的长度,避开有争议的通道,如马六甲海峡,同时保持能源的充足。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正促使俄罗斯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建立从白令海峡到巴伦支海的北方航道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因为这将为俄罗斯带来收入,为中国节省资源。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在中美和俄美对抗中服务于战略目的。

近年来,中俄合作的性质和方向明显多样化。中国国家主席称普京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尽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西方施加了压力,但中国不太在意声誉受损,并保证双边关系将继续畅通无阻。中国渴望在战争中期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突出其外交政策,无视西方的关切。中俄联盟对西方利益极为不利,但伙伴关系的范围和深度也非常重要。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的治理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BRI)的一部分,是指海上丝绸之路(MSR)的北部。随着北极的融化,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因为它可以通过北极圈连接3个主要的经济中心:北美、东亚和西欧。北极圈会议的专家指出,冰上丝绸之路将改善环北极地区的整体经济。全球贸易和航运模式也有可能改善。

中国于2018年发布了首份北极白皮书。2018年7月,第一批来自北极的液化天然气(LNG)交付给中国。自那以后,俄罗斯和中国在液化天然气项目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位于北极的亚马尔半岛是两国间首次冰上丝绸之路合作的地点。该项目于2017年开始运营,第一批能源于2018年运往中国。此前,诺瓦泰克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一份出售20%液化天然气股份的合同。其中包括每年向中国供应至少300万吨液化天然气。当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基金购买该项目另外9.9%的股份时,中石油的股份进一步上升至29.9%。

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在北极合作的基石。2021年,中国交通建设公司赢得了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建设另一个液化天然气终端的合同。它促进了从俄罗斯到亚洲的能源运输。最初的冰上丝绸之路将集中在北部海上通道,这将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俄罗斯现在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机会。俄罗斯联邦正在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北极定居,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冰上丝绸之路。

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签署《斯匹茨卑尔根条约》之时。中国对该地区的兴趣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对北极和南极进行勘探。1993年,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雪龙”号破冰船,从那以后,这艘破冰船已经进行了几次航行。1996年,中国成为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中国正在通过极地研究所等项目在北极进行广泛的研究,该研究所负责监督对冰、冰川和大气的监测。2003年,中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立了黄河科学考察站。2013年,中国获得了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地位。同年,冰岛和中国合作成立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中国在国际极地年实施了极地行动计划。中国是亚洲极地科学论坛的成员。2019年,中国推出了雪龙2号。

目前,中国在气候变化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表现出一个关注大国的形象。它是第一个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所有北极国家举行了对话。2008年,它与加拿大举行了会谈,2009年和2010年,它与挪威举行了会谈。2010年3月、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中国与美国就海洋法和极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争夺北极?

类似地,几乎所有的北极国家都通过扩大对大陆架的主张,试图获得更好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机会。到2013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0年后,加拿大宣称对罗蒙诺索夫海岭拥有主权,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将北极一分为二的水下山脉。俄罗斯也声称对该山脊拥有主权。2014年,丹麦和格陵兰岛一起提交了一份超过格陵兰岛8950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主张,越过北极到俄罗斯专属经济区的外部界限。这导致了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重叠。丹麦也对罗蒙诺索夫海岭提出了主张,它认为罗蒙诺索夫海岭是格陵兰岛的地质延伸。俄罗斯在扩展其大陆架以包括巴伦支海、北冰洋和挪威海的区域时,也与挪威有领土问题。挪威和俄罗斯于2010年签署了《巴伦支海条约》,划定了北冰洋和巴伦支海的海洋边界。俄罗斯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提交了对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的权利主张申请。2016年,它将主张扩大到包括楚科奇高原。

在这种动态下,争夺北极似乎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与此同时,行动者的数量正在上升,就像中国声称自己是一个近北极国家一样。印度指出了“北极条件与季风和喜马拉雅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展示其在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的利益。英国和冰岛也敦促北约在北极展示实力。除此之外,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了“唐·扬·北极战士行动”(Don Young Arctic Warrior Act)以缓解美国军队在阿拉斯加的问题。该法案表明美国越来越重视在北极地区的军事行动,即使这不是为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2021年,美国从德克萨斯州的戴斯空军基地(Dyess Air Force)向挪威的奥兰航空站派出了4架轰炸机和200名人员,该航空站距离北极圈不到350英里。许多人认为这是对俄罗斯日益军事化的一个信号。丹麦增加了2.45亿美元的国防开支,以提高其在格陵兰岛的监视能力,因为融化的冰增加了其脆弱性。美国的另一个盟友加拿大拒绝了中国国有山东黄金公司对北极地区资源的金矿开采的投标。这一决定是基于国家安全考虑做出的。然而,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关系却恶化了。

中俄北极关系的驱动因素

俄罗斯宣称,它希望保护北极作为一个和平与合作区。此外,它的目标是利用北方航道作为国家综合运输系统。最后,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份额目前为38.9%。这些资源现在正在萎缩,尤其是在西伯利亚。俄罗斯联邦必须寻找替代能源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禁止向俄罗斯转让150至152米以下钻井技术和设备。他们还禁止了北极大陆架页岩油储量的勘探。此类禁令导致埃克森美孚、国家石油等东方公司暂停了与俄罗斯在北极的合作。贷款期限超过30天的公司也会受到制裁。俄罗斯最大的公司和银行,如Rosneft、Transneft、Novatek、Gazprom、Gazpromneft、Surgutneftegaz和Lukoil仍然受到制裁。这些政策使得北极项目很难获得融资,尤其是在西方市场。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守门人”,也是必要的合作伙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将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北极地区视为能源资源、出口市场、贸易路线以及基础设施和其他发展项目的接受者和合作伙伴。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ov)称中国是俄罗斯在北极的优先合作伙伴,他指的只是俄罗斯的北极地区。中国现在正在北极地区寻求更多的管理职位。它强调北极的治理和互惠。它在2018年白皮书中重申了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自由出入海洋的必要性。

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化和美国及其盟国的反应

2021年4月,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发展其在北极和北冰洋沿岸的军事基础设施。俄罗斯参与了北极的军事化。它正在部署能够威胁美国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北方预警系统已经过时,无法防御现代巡航导弹和俄罗斯的先进武器。2019年12月,俄罗斯部署了Kinzhal,这是一种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另一项测试是Tsirkon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Tsirkon将与Avanguard滑翔式飞行器和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攻击的Kinzhal导弹一起进行。普京认为这些技术“不可战胜”。俄罗斯在弗兰格尔岛有空军和海军基地,该岛距离阿拉斯加不到300英里。俄罗斯声称与中国一起拥有美国无法抗衡的导弹。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北极的军国主义的反应分为两派。第一类是辩护者,他们认为俄罗斯的行为是防御性的,美国的对等行为会通过制造安全困境进一步加剧局势。该地区的安全化会使俄罗斯进一步对抗美国。他们认为日益增长的证券化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威胁本身并不紧迫。因此,任何为了追求安全而针对俄罗斯的努力都会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危言耸听者指出,莫斯科和北京正试图故意以智取胜美国。俄罗斯在北极使用核武器违反了国际条约。例如,俄罗斯被指控在新地岛试验低当量核武器,但遭到了拒绝,然而美国仍对此心存疑虑。

在日内瓦举行的2021年俄美首脑会议上,讨论了北极问题。普京在评论美国对北极军事化的担忧时,称美国的担忧“毫无根据”。他声称俄罗斯正在修复被毁坏的基础设施。他还声称在北极开发自然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军事和边境控制基础设施。他肯定地说,俄罗斯的角色与冷战时期相去甚远。俄罗斯指出,正在北极建立紧急情况部,以执行救援任务,这将使所有人受益。俄罗斯在北极有超过40艘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而美国只有两艘,其中一艘已经超龄。目前,美国只有一艘可使用的破冰船——“极地之星”。这可能促使拜登说“我们需要现代化的破冰船,是的,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与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同的盟友和伙伴并肩作战,包括原住民社区。

中俄北极伙伴关系:联合因素

中国的能源需求是联合两国的主要因素之一。入侵乌克兰后,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目前,俄罗斯正试图通过将注意力转向东方来弥补美国和欧盟造成的损害。美国支持的北约国家(如丹麦)在北极地区军事化的增加令俄罗斯联邦和中国担忧。俄罗斯认为这是一个直接的威胁,而中国可能由于战略考虑和能源依赖相关的担忧而受到间接的威胁。中国希望在北极获得强大的基础和影响力,以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展现自己。关于北极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声明越来越多,这一点很明显。

当前的形势使得俄罗斯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伙伴。如果中国追随美国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轨迹,西方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入侵乌克兰后对俄罗斯的制裁将更加有害。据《大西洋月刊》报道,尽管美国无法完全扭转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的行动,但这将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抑制到了很低的水平。从2014年到2021年,全球平均经济增长为2.3%,但俄罗斯为0.3%。俄罗斯经济部预计,由于西方的制裁和战争成本,2022年GDP将萎缩7.8%。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领导人宣布了中俄“无限制”的伙伴关系,旨在到2024年将双边贸易增长到2500亿美元。

北极是中俄友谊的一部分。除了在亚马尔半岛的项目上进行合作,中国也是西伯利亚能源管道的最大投资者,这是一个550亿美元的项目,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项目。该项目是在美国和欧盟因吞并克里米亚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不久实施的。尽管如此,中国并不赞成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IISS俄罗斯和欧亚问题高级研究员奈杰尔·古尔德-戴维斯认为,中俄关系正处于至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最密切、最好”的时期。在进一步加强中俄伙伴关系的同时,以亚太地区联合形式出现的中俄合资企业,以及韩国防空区等事件,制造了西方共同的敌人。

中俄北极伙伴关系:分裂因素

中俄脱离接触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2007年,俄罗斯强烈反对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它仍然对中国在北极相关问题上日益增长的独立立场保持警惕。中国在北极的自由航行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给俄罗斯带来风险,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善。kamila t . n . Sorenson 和 Ekaterina Klimenko指出,俄罗斯一直不愿意让中国在北极进一步占据主导地位,两国都不太可能达成明确的安全协议。他们没有在亚马尔半岛以外的地区积极参与。这两个国家在北极的利益和做法并不十分一致。这两个国家都不准备在对方的庇护下工作。俄罗斯希望北极的治理只由沿岸国家维持,而俄罗斯是这些国家中最大、最强、人口最多的。目前的地位有利于俄罗斯主导北极事务。然而,中国国务院发布的2018年北极白皮书为那些担心中国更多参与该地区的人敲响了警钟。东亚项目的联合主任孙云也指出,是俄罗斯提出了北方航道的最初想法。在2015年举行的第二次中俄峰会上,俄罗斯副总理Dmitry Rogozin向中国总理汪洋建议,北方航道是“最有前途的项目”。不过,冰上丝绸之路似乎是中国的一项倡议,因为它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北极的渴望。

另一个导致分歧的因素是,中国人不喜欢零星的决策和耗时超过计划的项目。北极北方航道沿岸的20个港口中只有4个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相连。中国专家认为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效率低下且过时。他们认为,俄罗斯在北极的投资不足,与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不相称。中国还批评俄罗斯在北极相关项目上的投资减少。中国也意识到了与俄罗斯合作的不稳定性,在不久前,俄罗斯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甚至中国在北极的研究机构的坚定反对者。中国还怀疑俄罗斯联邦未能维持北极的过境运输。与此同时,俄罗斯由于其经济条件无法进行巨额投资。

结论

在北极,中俄合作而非对抗是更有可能的现象。中美对抗和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恶劣关系使得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和平势在必行,因为两国都无力在新的战线上作战。俄罗斯缺乏充分开发其北极资源的经济潜力,而中国正在寻求更短的贸易路线并满足其能源需求。中俄在北极能源项目上的合作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和安全。俄罗斯和中国有着多年的敌对关系,这使得4000公里长的边境线的证券化成本高昂。现在,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前景有所改善。不过,中国对俄罗斯在本国项目上投资不足感到担忧。俄罗斯也意识到中国不受限制地进入北极的危险。

 

 

翻译:张家旺

阅读原文